[实用新型]一种耐热双向传输数据连接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98987.1 | 申请日: | 2020-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7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菲太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31/06 | 分类号: | H01R31/06;H01B7/08;H01B7/4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396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热 双向 传输 数据 连接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耐热双向传输数据连接线,包括线体和接头;所述线体包括数据线,设置在所述数据线外壁的绝缘橡胶管,设置在所述绝缘橡胶管外壁的条形散热硅胶,设置在所述条形散热硅胶外将数据线、绝缘橡胶管、条形散热硅胶包裹起来的扁套管;所述条形散热硅胶设置有散热孔和送热孔;所述扁套管上设置有套管孔;通过扁套管使数据连接线呈扁条状,这样的设置利于增大了散热面积,而套管孔、散热孔和送热孔三者的紧密配合促进了空气在线体内部流动,使得数据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向外界,避免因热量长时停留在线体内,造成线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降低工作效率,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热双向传输数据连接线。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数据连接线在各领略都得到了广泛应用;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数据连接线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可现有的数据连接线存在着发热明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数据连接线散热系统不完善,传统的圆管状数据连接线工作产热时不能及时将热量导向外界,热量滞留在数据连接线内部,轻则限制数据连接线的工作时长,重则会损坏数据连接线,使得数据连接线的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散热便于长时有效使用的耐热双向传输数据连接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热双向传输数据连接线,包括线体,以及设置在所述线体两端的接头;所述线体包括等距分布的五根数据线,设置在所述数据线外壁的绝缘橡胶管,设置在所述绝缘橡胶管的外壁、且位于两根绝缘橡胶管之间的条形散热硅胶,设置在所述条形散热硅胶外将数据线、绝缘橡胶管、条形散热硅胶包裹起来的扁套管;所述条形散热硅胶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散热孔,所述条形散热硅胶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散热孔的送热孔;所述扁套管上设置有若干等距分布的套管孔。
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橡胶管、条形散热硅胶与扁套管所形成间隙处设置有填充海绵。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散热硅胶的侧面半包裹着绝缘橡胶管的外壁。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孔与套管孔在同一轴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散热硅胶的数量为四条。
本实用新型技术效果主要体现:通过扁套管使数据连接线呈扁条状,这样的设置利于增大了散热面积,而套管孔、散热孔和送热孔三者的紧密配合促进了空气在线体内部流动,使得数据连接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快速导向外界,避免因热量长时停留在线体内,造成线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状态而降低工作效率,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耐热双向传输数据连接线的结构图;
图2为图1的线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扁套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图2的条形散热硅胶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菲太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菲太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989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工程测绘的新型标杆
- 下一篇:一种钢筋保护层测距仪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