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88001.2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9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谢贵端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贵端 |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 代理公司: |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81 | 代理人: | 高志军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子 制氧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包括主盒体、副盒体和出气管,所述主盒体内部设置有蓄电盒,且蓄电盒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主盒体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副盒体,所述副盒体内部通过卡槽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副盒体一端通过螺纹槽连接有副盒体,所述副盒体内部一侧通过卡槽固定有沸石分子筛,所述沸石分子筛一侧设置有二号过滤层,所述二号过滤层和沸石分子筛之间倾斜设置有挡板,所述二号过滤层一侧通过卡槽固定有一号过滤层,所述一号过滤层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一侧输出轴通过插销固定有抽风扇叶。本实用新型可以制出负氧离子,且过滤效果好,适合被广泛推广和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氧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
背景技术
制氧机是制取氧气的一类机器,根据制氧的原理不同,各制氧机的使用特点也就不同,制氧机的制氧原理包括分子筛原理、高分子富氧膜原理、电解水原理和化学反应制氧原理,现有的制氧机不能制出负氧离子,且过滤效果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包括主盒体、副盒体和出气管,所述主盒体内部设置有蓄电盒,且蓄电盒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负氧离子发生器所述主盒体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副盒体,所述副盒体内部通过卡槽固定有螺旋叶片,所述副盒体一端通过螺纹槽连接有副盒体,所述副盒体内部一侧通过卡槽固定有沸石分子筛,所述沸石分子筛一侧设置有二号过滤层,所述二号过滤层和沸石分子筛之间倾斜设置有挡板,所述二号过滤层一侧通过卡槽固定有一号过滤层,所述一号过滤层一侧通过螺栓固定有小型电机,所述小型电机一侧输出轴通过插销固定有抽风扇叶。
进一步地,所述主盒体外侧套设有防滑套,所述主盒体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按压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盒的电流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按压开关的电流输入端构成电连接,所述按压开关的电流输出端通过电源线与小型电机和负氧离子发生器的电流输入端构成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负氧离子发生器的出气端通过管道连接出气管内部,所述出气管一端通过螺纹槽连接有连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副盒体顶部通过螺纹槽连接有小型单向阀,且副盒体一侧通过卡槽固定有防尘网,所述二号过滤层为活性炭材料制成所述一号过滤层为空气过滤棉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负氧离子发生器和螺旋叶片,蓄电盒给予负氧离子发生器供电,人员打开负氧离子发生器后,可以产生大量负氧离子,该装置将输入的直流处理后,通过脉冲式电路,过压限流等线路升为交流高压,然后通过特殊等级电子材料整流滤波后得到纯净的直流负高压,将直流负高压连接到金属或碳元素制作的释放尖端,利用尖端直流高压产生高电晕,高速地放出大量的电子,而电子无法长久存在于空气中,立刻会被空气中的氧分子捕捉,从而生成负氧离子,经管道进入出气管内部,从连接头排出。
2.通过设置小型电机、沸石分子筛、二号过滤层和一号过滤层,蓄电盒给予小型电机供电,人员打开小型电机带动抽风扇叶高速转动,将外部空气抽至副盒体内,防尘网可以防止外部灰尘进入副盒体内,空气过滤棉制成的一号过滤层对进入副盒体后的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活性炭材料制成的二号过滤层对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再由沸石分子筛将过后的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过滤后的氧气进入出气管内排出,而过滤下的氮气被挡板挡住,从小型单向阀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氧离子制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贵端,未经谢贵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8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