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83290.7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66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贺;陈质毅;封伟;王昂;白学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3/22 | 分类号: | E04G3/22;E04G3/24;E04G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 地址: | 10007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梯 跨度 曲面 钢结构 穹顶 施工 平台 | ||
1.一种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吊设于穹顶骨架(1)底部,所述穹顶骨架(1)包括中心圈梁(1.3)、主梁(1.1)和次梁(1.2),所述中心圈梁(1.3)设于穹顶骨架(1)顶部中心,所述主梁(1.1)自中心圈梁(1.3)向底部四周均匀辐射状布置,所述次梁(1.2)分层水平设于相邻主梁(1.1)之间,形成高度不同的多层环向闭合结构;
所述施工平台包括吊点(2)、吊杆(3)和阶梯平台(4);
所述吊点(2)设于次梁(1.2)和中心圈梁(1.3)上,其沿次梁(1.2)或中心圈梁(1.3)环向分层间隔设置,包括挂设于梁体上的门形挂板(2.1);
所述吊杆(3)对应吊点竖向设置,包括主体杆(3.1)、中间托板(3.2)和底部托板(3.3),所述主体杆(3.1)的顶部与门形挂板(2.1)固连;相邻两层吊杆(3)中,下层吊杆的中间托板(3.2)与上层吊杆的底部托板(3.3)等高设置;
所述阶梯平台(4)包括中心平台(4.4)和围绕中心平台(4.4)周围阶梯状设置的一系列环形平台(4.5);
所述中心平台(4.4)设于中心圈梁(1.3)底部,由间隔吊设于中心圈梁(1.3)底部的顶层吊杆围合形成,顶层吊杆底部设底部托板(3.3),底部托板(3.3)之间交叉设置钢梁形成中心桁架,进而形成中心平台(4.4);
所述环形平台(4.5)为由高到低梯度变化的水平环形桁架,其设于相邻层吊杆(3)之间,一侧与上层吊杆(3)的底部托板(3.3)固连,另一侧与下层吊杆(3)的中间托板(3.2)固连;
所述阶梯平台(4)自穹顶顶部中心向底部四周高度逐渐降低,分层连续设置,形成阶梯施工面;所述阶梯平台(4)中,相邻层水平台面之间设置有爬梯(6),所述阶梯平台(4)上分别铺设脚手板(4.3),每层水平台面两侧均设置防护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环形桁架包括两侧的弦杆(4.1)和中间的腹杆(4.2);所述弦杆(4.1)设于同层相邻两主体杆(3.1)的中间托板(3.2)之间或底部托板(3.3)之间,端部分别对应固连;所述腹杆(4.2)的一端与上层吊杆(3)的底部托板(3.3)固连,另一端与下层吊杆(3)的中间托板(3.2)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杆(3.1)的顶部固连H形连接板(3.4),所述H形连接板(3.4)横向设于门形挂板(2.1)底部内侧,其两侧板分别与门形挂板(2.1)两翼板贴紧并固连;所述H形连接板(3.4)为一体结构,其两侧板与门形挂板(2.1)两翼板之间分别通过螺栓接连,中间的腹板自上而下插设于主体杆(3.1)顶部的开槽内并满焊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托板(3.2)上开设预留孔,其水平套设于主体杆(3.1)外侧并与主体杆(3.1)固连;所述底部托板(3.3)水平焊接于主体杆(3.1)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弦杆(4.1)或腹杆(4.2)与中间托板(3.2)或底部托板(3.3)之间通过连接板(5)实现固连;所述连接板(5)为平面板或直角板,为平面板时其竖向焊接在中间托板(3.2)或底部托板(3.3)上,与弦杆(4.1)或腹杆(4.2)端部螺栓接连,为直角板时其一侧与中间托板(3.2)或底部托板(3.3)螺栓连接,另一侧与弦杆(4.1)或腹杆(4.2)端部螺栓接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大跨度曲面钢结构穹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托板(3.2)与主体杆(3.1)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在中间托板(3.2)顶底两侧分别设置卡箍实现可调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329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后门内板
- 下一篇:一种新型行程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