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81319.8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72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元;杜广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丽霞 |
| 地址: | 22601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 基颅内 动脉瘤 封堵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包括封口式纤维网袋和填充在纤维网袋内的可吸水膨胀的颗粒物,所述颗粒物的尺寸大于纤维网袋网眼尺寸。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尺寸适应性,可适应不同的动脉瘤尺寸和形状,植入后,利用水凝胶颗粒或多孔海绵的吸水膨胀,可实现与动脉瘤瘤壁的有效贴合。同时,本实用新型柔软、无尖端,不存在刺破动脉瘤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创介入治疗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据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在2019年3月的报告中披露:2016年,全球新发中风患者1370万,中国占比最高,为551万人;同时,全球有550万人因中风死亡,中国为179万人,占1/3。也就意味着全球每10个中风患者中有近4个患者来自中国。中国目前的介入治疗比例约为50%,成熟市场可提升到80%-90%左右。目前在临床上,在对出血性脑卒中(即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时,使用最多的医疗器械是弹簧圈。
弹簧圈植入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弹簧圈脱出动脉瘤腔和术中动脉瘤破裂。前者,常见于小规格弹簧圈,植入后将保护球囊撤出后,其会发生移位;后者是因为弹簧圈不能及时盘旋、刺破动脉瘤。此外,一般使用弹簧圈治疗动脉瘤时,都需要植入多个弹簧圈,弹簧圈的尺寸需要根据动脉瘤尺寸设置,同一个动脉瘤通常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多个弹簧圈来填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术中弹簧圈刺破动脉瘤、同一动脉瘤需要使用不同规格的多个弹簧圈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包括封口式纤维网袋和填充在纤维网袋内的可吸水膨胀的颗粒物,所述颗粒物的尺寸大于纤维网袋网眼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网袋是由聚合物长丝编织而成的网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长丝包括聚酯单丝、聚酯复丝、聚丙烯单丝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合物长丝的线密度为20D-200D。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网袋在植入前呈两端封闭的管状。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物包括水凝胶颗粒、多孔海绵的一种或两种。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物为球状、圆柱状、长方体、不规则立体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物在纤维网袋内呈规则或不规则方式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水凝胶颗粒采用高吸水性水凝胶,溶胀度4-20,膨胀时间小于20秒。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海绵通过风干或真空冷冻干燥制成,溶胀度4-2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技术效果:
1、具有很好的尺寸适应性,可适应不同的动脉瘤尺寸和形状;
2、使用的材料为纺织基,与弹簧圈等使用的金属材料相比,植入后与血液接触的比表面积更大,可实现更快速凝血;
3、装置植入后,利用水凝胶颗粒或多孔海绵吸水膨胀,可使装置与动脉瘤瘤壁有效贴合,且装置柔软、无尖端,不存在刺破动脉瘤的风险;
4、填充材料使用高吸水性水凝胶颗粒时,可有效减小封堵装置的尺寸,从而进一步减小输送器导管尺寸,减小植入创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植入前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纺织基颅内动脉瘤封堵装置植入前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13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彩超检查床
- 下一篇:手术护理肢体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