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80837.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559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2 |
发明(设计)人: | 章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慧娟 |
主分类号: | B02C13/14 | 分类号: | B02C13/14;B02C13/26;B02C13/288;B02C13/28;C02F1/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299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混凝土 回收 预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包括框架,框架的左侧上部表面设置有进料口,且框架的中部固定有电机,电机的内部下侧连接有转杆,第一齿轮的左侧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固定在引导杆的上端,转杆的中部外侧固定有连接架,且转杆通过连接架与摩擦片相互固定,并且摩擦片的外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引导板,框架的内部左侧开设有筛孔,且筛孔位于引导杆的下侧,转杆的下端外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柱,框架的右下部外侧设置有出水管,且框架的中部外侧表面设置有拉门。该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能够将原料中的水分分离开,之后方便操作人员的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再生混凝土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废弃的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按一定比例与级配混合,部分或全部代替砂石等天然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等配而成的新混凝土,而在回收再生混凝土时,需要适用到预处理装置,保证之后对再生混凝土的处理可以更加方便。
在现有的预处理装置中,往往只是将添加的原料进行粉碎,而无法对内部携带的水进行过滤,导致操作人员进行之后的作业时,较为麻烦。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预处理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解决了在现有的预处理装置中,往往只是将添加的原料进行粉碎,而无法对内部携带的水进行过滤,导致操作人员进行之后的作业时,较为麻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包括框架,所述框架的左侧上部表面设置有进料口,且框架的中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内部下侧连接有转杆,且转杆的中上部外侧固定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侧连接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固定在引导杆的上端,所述转杆的中部外侧固定有连接架,且转杆通过连接架与摩擦片相互固定,并且摩擦片的外侧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引导板,且引导板位于摩擦片的左侧,所述框架的内部左侧开设有筛孔,且筛孔位于引导杆的下侧,所述转杆的下端外侧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安装有套筒,且套筒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框架的右下部外侧设置有出水管,且框架的中部外侧表面设置有拉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为锥齿轮结构。
优选的,所述引导杆为绞龙状结构,且引导杆的下端和框架的连接方式为嵌套连接,并且引导杆的上端和第二齿轮为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摩擦片通过固定螺丝与连接架构成拆卸安装结构,且摩擦片的外侧表面等间距分布有通孔,并且摩擦片的左侧面和引导板的右侧面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筛孔等间距分布在引导杆的下侧,且筛孔的高度由左到右为递增结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通过转杆与框架构成旋转结构,且连接杆和转杆构成一体化结构。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通过套筒与固定柱构成旋转结构,且该结构均匀分布在连接杆的外侧表面。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再生混凝土回收预处理装置,通过筛孔的使用,使该装置在对原料进行输送时,能够将原料内部的水和土分离开,之后使土随着引导杆向上移动,而水则穿过筛孔掉落到框架的底部,方便操作人员之后对混凝土的处理,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慧娟,未经章慧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808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收紧结构的管道连接用快速连接头
- 下一篇:一种变能组合式防雷接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