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79248.8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75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向超;李毓灵;蒋科;严才平;王星宽;陈路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90 | 分类号: | A61B17/90 |
代理公司: | 重庆宏知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0 | 代理人: | 梁山丹 |
地址: | 637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盆 骨折 后环微创 稳定 系统 导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包括:后方导板和侧方导板;所述后方导板与所述侧方导板连接;所述后方导板和所述侧方导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植入克氏针;所述后方导板和所述侧方导板通过所述克氏针固定;后方导板上包含LC2通道螺钉导向管,侧方导板上包含骶1通道螺钉导向管和骶2通道螺钉导向管。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通过采用组合式设计,分为两个部分,通过两个微创切口置入导板,在肌肉下建立通道,进行组合。与现有的导板方案相比,创伤更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
背景技术
骨盆后环骨折(骶骨骨折、髂骨骨折等)可采用多种方式的内固定,研究表明,螺钉固定具有生物力学优势,且创伤小,因此,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骨盆后环骨折患者,目前大多采用通道螺钉内固定。
传统手术操作需在C型臂X光机监视下,通过不停变换C臂特殊投照体位,根据C臂显示骨与关节和克氏针毗邻关系,从而调整进针点及进针方向,避免克氏针进针过程中因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导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传统手术操作方法主要存在不足:1.术前规划的进针点及进针方向在术中无法定位,术中需反复调整进针点及进针方向,以及反复调整C臂及投照体位,医务人员及患者遭受较多射线暴露。2.螺钉较难达到术前规划的路径及位置。3.手术暴露时间长,反复变换C臂位置,增加了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包括:后方导板和侧方导板;所述后方导板与所述侧方导板连接;所述后方导板和所述侧方导板上均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植入克氏针;所述后方导板和所述侧方导板通过所述克氏针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后方导板上设置有三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侧方导板上设置有一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后方导板与髂骨相应解剖位置贴合,通过固定孔植入克氏针固定;所述侧方导板与已经固定的后方导板在体内组合,并通过固定孔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通过3D打印制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通过采用组合式设计,分为两个部分,通过两个微创切口置入导板,在肌肉下建立通道,进行组合。与现有的导板方案相比,创伤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方导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方导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骨盆骨折后环微创稳定系统导板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未经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792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桌面可滑动的火炉桌
- 下一篇:一种畜牧喂料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