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外机的节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68910.X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19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金龙空调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24 | 分类号: | F24F1/24;F24F1/42;F24F13/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诸炳彬 |
| 地址: | 51805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桃***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节能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的节能装置,解决空调冷凝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包括空调外机的机体,所述机体上连接有用于输送空调外机冷凝水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机体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小型水泵,所述小型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将蓄水箱内冷凝水喷向所述机体侧壁上。本申请具有可以将空调外机排出的冷凝水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外机的节能装置。
背景技术
如今,空调已经成为大部分家庭必不可少的家电用品,人们为了能够在炎热的夏季能够室内处于舒适的环境内,对于空调的使用日益频繁,经常会长时间开启空调,而空调外机都会置于室外。
空调在夏季制冷模式,空调末端的蒸发器与室内空气进行换热冷却除湿空气,蒸发器的壁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室内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就会在蒸发器的壁面析出结露,当露珠增大到一定程度会滑落到蒸发器下方的冷凝水盘,从而形成冷凝水。但是现有的空调外机大多数空调冷凝水,都是通过冷凝水管直接排放到室外,并且将冷凝水利用起来,会导致水资源浪费,对此情况有待进一步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可以将空调外机排出的冷凝水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外机的节能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空调外机的节能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空调外机的节能装置,包括空调外机的机体,所述机体上连接有用于输送空调外机冷凝水的输水管,所述输水管远离所述机体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小型水泵,所述小型水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将蓄水箱内冷凝水喷向所述机体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蓄水箱,可以将空调外机产生的冷凝水通过输水管输送到蓄水箱进行储存,通过设置的小型水泵以及喷淋组件,可以将蓄水箱内的水输送到机体外部;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将空调外机的冷凝水收集起来,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并且可以对空调外机进行降温处理,可以降低空调外机的功耗。
优选的,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连接在所述小型水泵出水端上的连接管、设置在所述机体上且与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连接的喷淋管、设置在所述喷淋管上的若干雾化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空调外机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的连接管、喷淋管以及雾化喷头,小型水泵将蓄水箱内的水通过连接管以及喷淋管输送到雾化喷头上,雾化喷头将水喷向机体外壁上,便可以利用空调外机产生的冷凝水对空调外机进行降温处理,可以将空调外机的冷凝水利用起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在所述机体顶部上呈回型设置,所述雾化喷头朝向机体外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喷淋管在机体上回型设置,雾化喷头可以安装在喷淋管上且位于机体周侧,在雾化喷头对机体喷水时,可以将水喷向周侧,加强对于空调外机的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上连接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用于连通外部水源往蓄水内补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是出现蓄水箱的水量不足时,通过设置的补水管,可以往蓄水箱补充水,确保蓄水箱的水量充足,避免小型水泵将蓄水箱内水抽空,影响对于空调外机的降温效果。
优选的,所述蓄水箱一侧侧壁上连接有透明管,所述透明管一端连接在所述蓄水箱底部,所述透明管内放置有浮球,所述透明管与所述蓄水箱连接处设置有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箱使用过程中,需要了解蓄水箱内的水量,判断何时往蓄水箱补充水量,通过设置的透明管以及浮球,通过浮球在透明管内的位置,便可以知道连接蓄水箱内的水量多少,能够及时往蓄水箱补充水,避免影响对空调外机的降温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金龙空调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金龙空调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689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