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套管针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68394.0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7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忠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忠民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 代理公司: | 广州永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78 | 代理人: | 劳觅 |
| 地址: | 471399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套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刺入皮下的套管针。该种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外针,外针内设有用于容纳线体的针腔,针腔内装入线体后,针芯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所述针芯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分别标记有刻度。该套管针可一次埋植多段线体进入穴位皮下,并可以使多段线体之间具有特定的间隔距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刺入皮下的套管针。
背景技术
目前,穴位(靶点)埋植(埋线)步骤为:先使套管针刺入穴位(靶点)的皮下,然后拔出套管针中的内针,把可吸收的蛋白线体装入套管针的外针中,再将针芯插入外针中推动线体,使线体被推送入穴位(靶点)处皮下。一般套管针的针体长6cm,埋植的线体长2~5cm。实践发现,埋植的线体长2~5cm,容易出现红肿、硬结和疼痛,而线体长小于2cm,疗效又不好。现有的套筒针的结构和现有的埋植步骤难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埋植的线体较长时,易出现红肿、硬结和疼痛,而埋植的线体较短时,又达不到疗效的问题,发明人开创了一种新的埋植步骤:埋植多段线体(最优选地为三段)进入穴位(靶点)皮下,每段线体长为0.5~0.8cm,多段线体之间具有一定间隔。实践表明这种埋植步骤,不仅可以确保疗效,而且不会出现红肿、硬结和疼痛。但是有一个问题:现有的套管针很难同时植入多段线体,而又使多段线体之间具有特定的间隔距离,因此就需要分次植入,不仅医生操作次数多,而且患者也要忍受多次刺痛。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套管针,该套管针可一次埋植多段线体进入穴位皮下,并可以使多段线体之间具有特定的间隔距离。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套管针,包括针芯和外针,外针内设有用于容纳线体的针腔,针腔内装入线体后,针芯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所述针芯和外针沿其长度方向分别标记有刻度。
进一步地,所述针芯包括连接在一起的针芯体和手柄,针芯的刻度标记在针芯体上;所述外针包括外针体和手柄,手柄连接外针体后端,针腔从外针体前端起开到手柄后端,外针上的刻度标记在外针体上,外针体长10~16cm。
进一步地,所述外针体长12cm。
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为透明材料,以使得在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后,位于外针的手柄内的针芯体上的刻度可经透明的手柄被看到。
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带双翼。
进一步地,针芯的手柄带双翼,针芯体从针腔后端插入针腔内至针腔前端,则针芯的手柄与外针的手柄接触拼合形成蝶形的组合手柄。
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长4.5~6cm。
进一步地,外针的手柄长5cm。
进一步地,针芯的手柄长2~3cm。
进一步地,针芯的手柄长2cm。
进一步地,针芯前端为半球形。
有益效果:使用者将外针刺入皮下,通过外针上的刻度准确判断外针刺入皮下的深度,再推动针芯,使针芯从针腔后端推动线体从针腔前端移出进入皮下,在推动针芯的过程中,可以根据针芯上的刻度准确判断是否已经将一段线体完全推出;一段线体被完全推出后,观察外针上的刻度,将外针向外精准地拉出所需要的距离,从而精准地控制针腔前端与上一段线体之间的距离,然后再次边观察针芯上的刻度边推动针芯,使下一段线体也被完全推出,这样就使已经被推出的两段线体之间具有特定的距离了;继续上述过程,就可以将多段线体全部推出,同时精准控制每两段线体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套管针的结构图;
图2是外针的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忠民,未经张忠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68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落地灯
- 下一篇:一种住宅不降板同层排水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