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镜套的关节探视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64416.6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5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傅德皓;姚尚龙;黄运东;张家智;黄梦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1/317 | 分类号: | A61B1/317;A61B1/04;A61B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静 | 
| 地址: | 317317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关节 探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镜套的关节探视器,该关节探视器包括:手柄,其用于供医生握持,所述手柄具有近端和远端;显示器,其用于显示关节组织的成像,所述的显示器安装在手柄的近端;镜管,其用于探入关节,所述镜管设有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获取关节组织的图像并将图像传输至显示器,所述镜管与手柄的远端连接;镜套,其套设在镜管的外侧,所述镜套近端开口且其远端封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可视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关节面探视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有很多关节内骨折,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可分别通过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如髋臼骨折、腕关节骨折等。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通常会使用X线透视来对关节面进行间接评估治疗,X线透视属于影像学检查,存在获取图像不清晰以及非实时观察的缺点。另外还会采用关节探视器直视来进行评估,传统关节探视器是一种用于观察关节内部结构的棒状光学器械,该关节探视器在一根细管的端部装有一个透镜,将细管插入关节内部,关节内部的结构便会在外接的监视器上显示出来,因此可以直接观察到关节内部的结构。但是目前临床关节探视器的设备连接复杂,医生学习周期长,较难在实践中推行,另外由于传统的关节探视器采用光纤成像方式,会导致图像分辨率降低。综上,常用的关节内骨折治疗器械存在以下缺点:采用X线透视方法间接评估治疗,会导致获取图像不清晰,无法进行实时观察;采用传统关节探视器直接评估治疗,设备连接复杂,图像分辨率低,且价格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镜套的关节探视器,其特征在于,该关节探视器包括:
手柄,其用于供医生握持,所述手柄具有近端和远端;
显示器,其用于显示关节组织的成像,所述的显示器安装在手柄的近端;
镜管,其用于探入关节,所述镜管设有成像组件,所述成像组件获取关节组织的图像并将图像传输至显示器,所述镜管与手柄的远端连接;
镜套,其套设在镜管的外侧,所述镜套近端开口且其远端封闭。
作为优选,所述镜套侧壁设有管道供注药或吸引使用。
作为优选,所述镜套表面附有超滑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镜套前端有防雾涂层。
作为优选,所述镜管的近端固定安装有转动座,所述转动座与手柄的远端转动配合,转动座的转动带动镜管的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的远端安装有定位座,所述转动座可转动地与定位座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座朝向镜管方向周向均布有多个限位槽,所述转动座朝向定位座方向设有伸缩弹珠,所述伸缩弹珠包括弹簧和弹珠,所述弹珠可弹出地与限位槽限位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座包括操作转盘以及连接在操作转盘近端的套管,所述镜管贯穿该操作转盘后与套管固定连接;所述套管和定位座之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与定位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成像组件包括设置在镜管前端的摄像头和光源,成像组件通过贯穿镜管、转动座、定位座、手柄的连接线与显示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的外侧向外凸设至少两根限位柱,所述镜管与转动座与手柄基本垂直设置;所述定位座包括与手柄连接的竖直管和与转动座转动配合的平直管,所平直管设有与限位柱限位配合的限位孔;所述平直管管缘周向均匀布置有12个限位槽,所述转动座设置有一个可供伸缩弹珠伸缩其中的轴向槽;所述操作转盘为转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轴孔供镜管穿过,所述镜管穿过该转动齿轮后与套管通过螺母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关节镜协助医生在术中即时探查评估关节面,有利于提高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优亿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6441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