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56998.3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9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孝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凯美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00 | 分类号: | B65B3/00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章乐文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装 设备 滴漏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属于灌装机构领域,包括灌装管,灌装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环,第一密封环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表面对称设有卡槽,灌装管的表面对称设有通槽,通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卡板,卡板与卡槽之间滑动连接,卡板的表面设有滑孔,它通过推动灌装管,使得排液管进入第一密封环,在第一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卡板对卡槽卡紧固定,避免传统的螺栓固定,通过排液管的排液作用,可对圆球进行冲击,使得圆孔开启,在排液孔的作用下,进行排液灌装,当排液管不再排液时,在第二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圆球对圆孔密封,保证灌装管的单向排液,避免液体的滴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机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
背景技术
灌装机是包装机中的一小类产品,对于液体物料进行灌装时,均会使用到排液管、灌装管等灌装机构,完成液体物料的半自动或者全自动灌装。
但是,对于灌装设备而言,其灌装机构均存一定的缺陷,不能快速的对灌装管进行安装,也不能有效的防止液体滴漏现象。
为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大量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且现有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不能通过推动灌装管,使得排液管进入第一密封环,在第一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卡板对卡槽卡紧固定,避免传统的螺栓固定,不能通过排液管的排液作用,对圆球进行冲击,使得圆孔开启,在排液孔的作用下,进行排液灌装,当排液管不再排液时,在第二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圆球对圆孔密封,保证灌装管的单向排液,避免液体的滴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它通过推动灌装管,使得排液管进入第一密封环,在第一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卡板对卡槽卡紧固定,避免传统的螺栓固定,通过排液管的排液作用,可对圆球进行冲击,使得圆孔开启,在排液孔的作用下,进行排液灌装,当排液管不再排液时,在第二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圆球对圆孔密封,保证灌装管的单向排液,避免液体的滴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灌装设备的防滴漏机构,包括灌装管,所述灌装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表面对称设有卡槽,所述灌装管的表面对称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卡槽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卡板的表面设有滑孔,所述灌装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的表面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滑动安装有圆球,所述灌装管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二支撑盘的表面等距设有排液孔,所述第二支撑盘的表面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壁滑动安装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圆球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通孔的开口处固定安装有限位环,它通过推动灌装管,使得排液管进入第一密封环,在第一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卡板对卡槽卡紧固定,避免传统的螺栓固定,通过排液管的排液作用,可对圆球进行冲击,使得圆孔开启,在排液孔的作用下,进行排液灌装,当排液管不再排液时,在第二弹簧的形变作用下,推动圆球对圆孔密封,保证灌装管的单向排液,避免液体的滴漏。
进一步的,所述灌装管的表面对称固定安装有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与滑孔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在滑动连接的关系下,使得卡板受力可沿限位滑杆表面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滑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垫,所述限位垫与卡板之间安装有第一弹簧,便于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卡板保持稳定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移动环,所述移动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滑动连接,便于在移动环的设置下,可对第二弹簧进行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与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限位环与移动环之间安装有第二弹簧,便于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得支撑杆保持稳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凯美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凯美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56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