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双叠合板内型钢连接式剪力墙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56230.6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0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旭元;高路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4B2/86 | 分类号: | E04B2/86;E04B1/66;E04B1/98;E04H9/02 |
| 代理公司: | 南通毅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6 | 代理人: | 韩冬 |
| 地址: | 226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叠合 型钢 连接 剪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双叠合板内型钢连接式剪力墙,包括内叶叠合板、横钢筋和防水涂料,所述内叶叠合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叶叠合板,且外叶叠合板左右两端内部均安装有锁紧螺钉,所述外叶叠合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且保护层的内外两端分别为弹性板和防水涂料,所述内叶叠合板的下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分别嵌套连接有加强筋暗柱和加强筋支板,所述横钢筋位于内叶叠合板的中部内侧,且横钢筋的上侧贴合连接有纵钢筋,所述横钢筋和纵钢筋的交叉处设置有定位条。该装配式双叠合板内型钢连接式剪力墙,用双叠合板+型钢加强连接节点设计,整体墙板抗震性能较好,现场施工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剪力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双叠合板内型钢连接式剪力墙。
背景技术
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环保、节约工期、节省资源等优点,因此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在任何建筑中墙都是不可缺少的,剪力墙是装配式建筑中的结构墙,起抗风抗震的作用,且其一般由钢筋和混凝土做出。
现有的装配式剪力墙,一般具有整体墙板的抗震性能较差,现场施工速度慢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双叠合板内型钢连接式剪力墙,用双叠合板+型钢加强连接节点设计,整体墙板抗震性能较好,现场施工速度快。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双叠合板内型钢连接式剪力墙,包括内叶叠合板、横钢筋和防水涂料,所述内叶叠合板的外侧设置有外叶叠合板,且外叶叠合板左右两端内部均安装有锁紧螺钉,所述外叶叠合板的外侧设置有保护层,且保护层的内外两端分别为弹性板和防水涂料,所述内叶叠合板的下端内部开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且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分别嵌套连接有加强筋暗柱和加强筋支板,所述横钢筋位于内叶叠合板的中部内侧,且横钢筋的上侧贴合连接有纵钢筋,所述横钢筋和纵钢筋的交叉处设置有定位条,且横钢筋和纵钢筋的外侧均填充设置有混凝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叶叠合板与外叶叠合板卡合连接,且外叶叠合板与内叶叠合板通过锁紧螺钉固定连接,并且内叶叠合板和外叶叠合板的正截面形状均为“U”字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锁紧螺钉便于对外叶叠合板和内叶叠合板进行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内叶叠合板的下表面和外叶叠合板的外侧均粘贴连接有弹性板,且弹性板的外侧均匀喷涂有防水涂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板和防水涂料的设置,便于对该剪力墙进行缓冲减震和防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暗柱和加强筋支板分别凸出于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内侧,且加强筋暗柱和加强筋支板均关于内叶叠合板中心对称设置,并且加强筋暗柱和加强筋支板的上表面均与外叶叠合板贴合连接,而且加强筋支板呈“U”字型结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暗柱和加强筋支板自身性能,便于使该剪力墙整体抗震性能较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强筋支板与横钢筋卡扣连接,且横钢筋和纵钢筋均在内叶叠合板内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并且横钢筋和纵钢筋的长度尺寸分别与内叶叠合板内侧的宽度尺寸和长度尺寸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强筋支板便于达到对横钢筋进行支撑的目的,以及通过横钢筋和纵钢筋自身性能,便于使提高该剪力墙的抗震性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钢筋和纵钢筋呈垂直状设置,且纵钢筋通过定位条与横钢筋固定连接,并且定位条的下端呈螺旋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定位条,便于对横钢筋和纵钢筋进行定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562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