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干熄焦罐车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44921.4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4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 发明(设计)人: | 卜宗清;陶宏林;纪庆振;姜大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晨光高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C10B39/1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 地址: | 243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干熄焦 罐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熄焦罐车,属于焦化领域,包括一罐体,紧贴罐体内壁面设置有内衬板,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底闸门;所述内衬板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所述内衬板开设有下料口的边缘朝向下料口方向设置有存料结构;所述底闸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底闸门靠近罐体内腔的板面与所述存料结构相抵接,所述下料口处于被密封状态;所述底闸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底闸门与所述存料结构分离,所述下料口处于打开状态。本申请通过设置能够存储红焦的存料结构,在下料放焦时形成料打料的状态而不会直接落到存料结构表面,起到了保护存料结构的作用,进而提高了存料结构和内衬板使用寿命,同时也降低内衬板的置换成本和工作量,提高转运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焦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熄焦罐车。
背景技术
焦罐车是一种焦化系统中的重要运载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将焦炉中的红焦运送到氮气槽中。红焦装载于焦罐车的罐体中,焦罐车运送就位后,打开罐体的底闸门,红焦会瞬间在重力作用下自上而下进入氮气槽中,完成转运作业。正常情况下,满罐体红焦约50吨重,温度在900℃-1050℃。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焦罐车的罐体中设置有内衬板,装满红焦时内衬板的整体温度会接近800℃,在频繁下料放焦过程中,下料口处的内衬板边缘会长时间受到热蚀、氧化和磨损,使得下料口的衬板边缘在很短时间内被烧毁,内衬板与底闸门之间的密封结构被破坏,导致红焦泄露。内衬板的使用寿命过短,不得不频繁的更换罐体中的内衬板,增大了成本和工作量。
因此需要改进内衬板的下料口结构,减少下料口处的内衬板被红焦热蚀、氧化或磨损程度,延长内衬板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干熄焦罐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焦罐车频繁下料使得内衬板受热蚀氧化作用而导致内衬板与底闸门之间的密封结构被破坏,内衬板的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干熄焦罐车,包括一罐体,紧贴罐体内壁面设置有内衬板,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底闸门;所述内衬板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所述内衬板开设有下料口的边缘朝向下料口方向设置有存料结构;所述底闸门处于闭合状态时,所述底闸门靠近罐体内腔的板面与所述存料结构相抵接,所述下料口处于被密封状态;所述底闸门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底闸门与所述存料结构分离,所述下料口处于打开状态。
本申请中通过在内衬板开设有下料口的边缘朝向下料口方向设置存料结构,干熄焦罐车中的红焦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该存料结构中,当干熄焦罐车下料放焦时,持续下落的红焦会流过该存料结构,形成料打料的状态而不会直接落到存料结构表面,起到了保护存料结构的作用,从而削弱了存料结构被不断热蚀、氧化而受到磨损破坏的程度,提高了存料结构和内衬板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所述存料结构设置为一体成型的凹槽结构。凹槽结构具有较好的存储干熄焦罐车中红焦的作用,避免下料放焦时存储在存料结构中的红焦被携裹带走,从而达不到保护存料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所述凹槽结构包括一底板,底板靠近下料口的一侧向上设置有第一挡板,底板远离下料口的一侧向上设置有连接底板和内衬板的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上边缘高度低于第二挡板的上边缘高度。
本申请设置凹槽结构中第一挡板的上边缘高度低于第二挡板的上边缘高度,使得存储于凹槽结构中的红焦从第二挡板到第一挡板呈向下倾斜状,这种倾斜结构有利于罐体中的红焦顺利从存储于凹槽结构中的红焦上表面流过,减少凹槽结构由于受到罐体中红焦向下流动的冲击带来的磨损或破坏。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所述存料结构设置为V字型结构,所述V字型结构开口朝上。本申请设计存料结构为V字型结构,V字型结构具有较大的上表面可以达到凹槽结构保护存料结构的效果,同时由于V字型结构底部空间较小,相同表面和深度的存料结构V字型结构实际存储和留存在存料结构中的红焦量也比凹槽结构中的存料量较少,能够最大限度的完成红焦的转运。
进一步的,本申请设计所述存料结构设置为L型结构,所述L型结构的横向部分水平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晨光高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晨光高耐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449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机纠偏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颜色分选机的振动输送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