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上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37666.0 | 申请日: | 2020-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68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陆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28B11/04 | 分类号: | B28B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上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上釉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包括上釉池,所述上釉池内壁的底部固定镶嵌有钢管,所述钢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放置有陶瓷,所述圆盘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陶瓷开口的内侧,所述上釉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本陶瓷上釉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将陶瓷开口向下放置在圆盘上,正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圆盘向下运动,将陶瓷浸入釉液中,在圆盘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处浸入陶瓷的内部,同时陶瓷内部的空气从钢管处排出,使得陶瓷可以向下运动浸入釉液中,解决了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上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陶瓷上釉装置。
背景技术
釉是附着于陶瓷坯体表面的一种连续的玻璃质层,或者是一种玻璃体与晶体的混合层。釉的产生可能是古代垒石烹食时所用含钙石头与炭灰而生成,也可能是受贝壳表面美观质感的启发,有意识地用贝壳粉作为原料制成。
浸釉法是较为普遍的一种陶瓷上釉方式,通常是将陶瓷坯体浸入釉浆时,约停2~3秒即可取出,但是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因为陶瓷体积较大,将陶瓷开口向上放入上釉池中,需要向下按压,排开液体的体积较大,难以操作,若将陶瓷开口向下放入上釉池中,陶瓷内部的空气无法排出,也难以浸入,给陶瓷上釉工作带来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上釉装置,解决了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包括上釉池,所述上釉池内壁的底部固定镶嵌有钢管,所述钢管的表面活动套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上表面放置有陶瓷,所述圆盘的表面开设有通孔,且通孔位于陶瓷开口的内侧,所述上釉池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表面放置有收集箱,且收集箱位于钢管出液口的正下方。
所述上釉池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正反电机,所述正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所述圆盘的表面固定连接有Z形连接架,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在Z形连接架上表面开设有螺纹孔中。
优选的,所述圆盘的数量为五个,且五个圆盘两两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Z形连接架由横板、竖板和底板组成,所述横板的右端与竖板左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左端与竖板右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且竖板的左侧面与上釉池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八个,且八个通孔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分布在圆盘上。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脱块。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陶瓷上釉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陶瓷上釉装置,本装置在使用时,将陶瓷开口向下放置在圆盘上,正反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圆盘向下运动,将陶瓷浸入釉液中,在圆盘不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釉液从通孔处浸入陶瓷的内部,同时陶瓷内部的空气从钢管处排出,使得陶瓷可以向下运动浸入釉液中,解决了目前对体积较大且内壁需要上釉的陶瓷采用浸釉法上釉时,较为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结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376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滑脱双腔导尿管
- 下一篇:一种ICU用呼吸机改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