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用菌栽培筐有效
申请号: | 202021423829.X | 申请日: | 202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690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08 |
发明(设计)人: | 余养朝;郑列宜;李兵敬;刘帅;阮昱旻;冯占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62 | 分类号: | A01G18/6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毛姗 |
地址: | 2237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用菌 栽培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包括筐底和筐体,所述筐底由多根平行且均布的第一棱条和与同等数量的第二棱条构成,所述第一棱条与水平线成锐角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棱条与所述第一棱条成对称设置并构成多个独立的菱形状的主透窗,培养瓶置于所述主透窗正上方且培养瓶的底部最大圆覆盖住所述主透窗的四条棱边,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棱条被培养瓶所覆盖,残料不会落到棱条上,而是通过主透窗直接落到地上,不污染培养筐,从而避免筐内残料滋生杂菌,为培养基提供一个干净适宜的生长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食用菌栽培筐。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化瓶栽食用菌是一种广泛采用的栽培方法,这种瓶栽方法具有灭菌效果好,不容易感染杂菌,子实体生长容易控制,方便管理,采收容易等优点。
现有技术中工厂化瓶栽食用菌所使用的栽培筐存在如下缺陷:其结构如图5所述,其底部由米字形相连的棱条组成,在工厂化栽培时会对放于其内的培养瓶中的培养基进行打孔作业,打孔作业时,打孔杆会沾附培养基料,容易掉落到米字形的棱条上,导致容易栽培筐内残留培养基料,需要隔一段时间就要清理一次,不然会导致残料变成污染源,所以发明人对食用菌培养筐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食用菌栽培筐,该栽培筐具有不残留废料同时还具有透气散热效果好的特点。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食用菌栽培筐,它包括筐底和筐体,所述筐底由多根平行且均布的第一棱条和与同等数量的第二棱条构成;
所述第一棱条与水平线成锐角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棱条与所述第一棱条成对称设置并构成多个独立的菱形状的主透窗,培养瓶置于所述主透窗正上方且培养瓶底部的最大圆覆盖住所述主透窗的四条棱边。
进一步,围成各所述主透窗的各所述第一棱条上都设有第一透窗;
围成各所述主透窗的所述第二棱条上都设有第二透窗。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窗和所述第二透窗尺寸相同。
进一步,各所述第一棱条和对应的所述第二棱条相交处都设有副透窗。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窗和所述第二透窗的窗口都为长方形的窗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棱条被培养瓶所覆盖,残料不会落到棱条上,而是通过主透窗直接落到地上,不污染培养筐,从而避免筐内残料滋生杂菌,为培养基提供一个干净适宜的生长环境。
同时还设有多个有利于散热的第一透窗、第二透窗和副透窗,增大了散热面积的同时,可以将本培养筐体积做大,以前的结构碍于散热的条件差只能做成16个,而本实用的培养筐可以做成存放36个,增加产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仰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下的培养筐结构;
图中:
1-筐底;
11-第一棱条、11a-第一透窗;
12-第二棱条、12a-第二透窗;
13-主透窗、14-副透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华绿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38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辅助猕猴桃种植用调节支架
- 下一篇:一种公路桥梁防撞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