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血压计用管路组件及具有该管路组件的血压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23064.X | 申请日: | 2020-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060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1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章;张佳;赵帅;魏贺;陶涛;严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B5/022 | 分类号: | A61B5/022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23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压计 管路 组件 具有 | ||
一种血压计用管路组件及具有该管路组件的血压计,管路组件包括连接件、主管路、软管、气接头、支管路和泄气阀。连接件包括中空的腔体和若干接口,一接口与主管路连接,另一接口与软管连接。主管路上设有第一连接口或者连接件的另一闲置接口作为第一连接口,用以连接电磁阀的进气口。主管路上设有第二连接口,用以连接泵的出气口,从管路组件的上方俯视观察,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开口朝向相反或者垂直。气接头的内部为三通式结构,第一通道与软管连接,第二通道与支管路的进气端连接,第二通道与臂带的气管连接。支管路的出气端与泄气阀连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检测主管路的气密性、结构设计不合理、物料和人工高、装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血压计用管路组件及具有该管路组件的血压计。
背景技术
血压作为人体健康最为重要的生命参数,是临床上诊断疾病、观察治疗效果、进行预后判断的重要依据。电子血压计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与血压间接测量原理进行血压测量的医疗设备,它的出现方便了患者的使用,已经成为家庭自测血压的主要工具。
现有的电子血压计主要由管路、泄气阀、气泵、支架、电磁阀、压力传感器、PCB板、连接头等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组装到一个壳体中,对于这些部件及壳体的设计不同的厂家会进行各自的结构开发。一般将电磁阀和泵在主管路的开口设计为同方向,则电磁阀和泵一般在主管路的同侧,但是一般泵的体积更大,两者并排会造成一定的空间浪费,且不便于安装PCB板。现有的电子血压计主要采用示波法测量血压,其原理是首先把袖带捆在手臂上,自动对袖带充气,到一定压力开始放气,当气压到一定程度,血流就能通过血管,且有一定的振荡波,振荡波通过气管传播到机器里的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能实时检测到所测袖带内的压力及波动。
现有电子血压计的管路普遍采用的是分散式的,即以某一个部品为基础,通过多根管路连接泵、排气阀、压力传感器等,从而形成血压计内部气路。这种分散式的管路设计,需要把每根管路都单独裁剪,增加人工和物料成本,且增加了组装难度,一般需要人工在血压计的壳内组装管路,因血压计外壳空间有限,所以不能实现自动化装配。另外,泄气阀一般设计与主管路直接连接,导致不能测试主管路部分的气密性,若主管路部分发生泄漏,则会影响测量结果,但是由于泄气阀的存在,不能排查该路段的气密性。
有鉴于此,针对电子血压计如何设计一种可以检测主管路部分的气密性、结构更紧凑、物料和人工成本更低、装配更高效的管路组件及具有该管路组件的血压计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压计用管路组件及具有该管路组件的血压计,其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检测主管路的气密性、结构设计不合理、物料和人工高、装配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血压计用管路组件技术方案是:
一种血压计用管路组件,所述管路组件包括连接件、主管路、软管、气接头、支管路和泄气阀。
所述连接件包括中空的腔体和若干接口,若干接口与中空的腔体均相互贯通,其中一接口与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连接,另一接口与所述软管的一端连接,达成主管路和软管的相连通。
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第一连接口或者连接件的另一闲置接口作为第一连接口,用以连接血压计用电磁阀的进气口。所述主管路上设有第二连接口,用以连接血压计用泵的出气口,从管路组件的上方俯视观察,所述第一连接口和第二连接口的开口朝向相反或者垂直。
所述气接头的内部为三通式结构,包括相互贯通的第一通道、第二通道与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软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通道与支管路的进气端连接,第二通道与血压计用臂带的气管连接。所述支管路的出气端与所述泄气阀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气接头连接在臂带的气管上,即通过气接头连通管路组件和臂带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鱼跃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州鱼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南京鱼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鱼跃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230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