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辅助输液港针拔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08829.2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2000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华;张芳芳;吴青;汤菲菲;余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王新爱 |
| 地址: | 230022 安徽省合肥市蜀***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输液 拔出 装置 | ||
一种辅助输液港针拔出装置,解决了现在输液港针拔出过程不方便、拔针时输液港座及皮肤滑动致患者疼痛,使用非安全性蝶翼针容易造成固定手针刺伤的问题。其包括相互对称的夹紧部;两个夹紧部相互交叉铰接构成剪刀状的结构;所述夹紧部包括夹紧端,夹紧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操作端,夹紧端和操作端相连构成L型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在拔出输液港针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避免针刺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输液港针拔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辅助输液港针拔出装置。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完全植入人体内的闭合输液装置,包括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部分及埋植于皮下的注射座。
输液港在患者使用过程中,要求每周更换输液针;在使用间歇期,要求每间隔28天进行导管维护,因此,使用和维护过程中,均涉及拔出输液针的过程。目前临床使用徒手、两根棉签固定针头两端或镊子等固定港座,从而将针拔出,但是这样拔针存在着一个问题,第一,港座难固定,棉签或镊子夹持不方便,夹紧力度不够,易滑脱,牵拉时容易造成患者疼痛,使用起来也不方便。第二,因固定力度有限,且手固定于港座位置离针头较近,拔针的过程中极易扎到固定手,从而造成针刺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输液港针拔出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在输液港针拔出过程不方便,容易造成针刺伤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对称的夹紧部;两个夹紧部相互交叉铰接构成剪刀状的结构;
所述夹紧部包括夹紧端,夹紧端后侧固定连接有操作端,夹紧端和操作端相连构成L型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夹紧端包括弧形的夹紧头,夹紧头内侧设有半圆状的通孔,两个半圆柱的通孔构成一个封闭的夹紧槽。
优选的,所述操作端包括操作柄,操作柄外端固定连接有操作手环,操作手环上设有手持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因借力辅助固定,固定手远离穿刺点,在拔出输液港针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避免针刺伤;因材料类同手术剪刀,可灭菌后使用,同时符合操作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轴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相互对称的夹紧部1;两个夹紧部1相互交叉铰接构成剪刀状的结构;
所述夹紧部1包括夹紧端2,夹紧端2后侧固定连接有操作端3,夹紧端2和操作端3相连构成L型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同于其他的拔出装置之处在于,夹紧端2为平板,与患者的皮肤相接触,两个夹紧端2的后端相互交叉铰接,操作端3与夹紧端2不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操作端3为倾斜向上的,此时,医护人员手持操作端3,在操作的过程中,夹紧端2与患者皮肤接触,也就是与输液港针相垂直,夹紧端2夹住针,此时夹紧力较大,不会出现滑针或者脱针情况,然后操作端3为倾斜向上,方便进行操作,还可以避免针头刺伤,经临床大量试验发现,我们将操作端3与夹紧端2之间的倾斜角设置在30°~45°是最舒适的位置,方便操作且可以很好的避免刺伤。
所述夹紧端2包括弧形的夹紧头4,夹紧头4内侧设有半圆状的通孔,两个半圆柱的通孔构成一个封闭的夹紧槽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88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前教育用儿童学习桌
- 下一篇:一种包装用护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