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06326.1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57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5D90/24 | 分类号: | B65D90/24;B65D90/08;B65D90/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麦汇智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吴云 |
| 地址: | 6105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气 储运 漏油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壁底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罐体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两个壳体,位于下方的所述壳体与罐体的顶部相连通。该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其具体有益效果如下,使得该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可以保证良好的密封性,收集到的漏油,不会受到外界的污染,方便作业人员进行收集和回收利用,作业效果极佳,通过支杆、圆杆、螺纹杆、塞体、橡胶套、第二弹簧和竖杆之间的配合,对壳体和外界管道进行有效的支撑,进一步保证密封性的良好,并且保证漏油收集时罐体内部的多余气体可以排出,方便收集,因此该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储运的过程中,一般在管道连接处,会由于设备的老化等,出现漏油的情况,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漏油回收装置进行收集。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漏油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密封性,因此外界的灰尘和杂物会进入收集的漏油内部,导致漏油的污染,不利于回收利用,并且漏油回收装置和管道不便于固定,给作业人员带来一定的不便,所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漏油回收装置,在使用时,不具备密封性,因此外界的灰尘和杂物会进入收集的漏油内部,导致漏油的污染,不利于回收利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壁底部螺纹连接有盖体,所述罐体的上方对应设置有两个壳体,位于下方的所述壳体与罐体的顶部相连通,两个所述壳体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橡胶板,两个所述橡胶板相互贴合,两个所述壳体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一起;
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座、曲杆、基座、插销、滑块和第一弹簧;
所述支座与位于上方的壳体固定在一起,所述支座的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曲杆,所述曲杆的外壁间隙配合有基座,所述基座与位于下方的壳体的外壁固定在一起,所述基座的左侧内表面卡接有插销,所述插销的外壁贯穿基座的外壁左侧,且插销的外壁与基座间隙配合,所述插销的底部内表面滑动卡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末端与基座的外壁左侧固定在一起,所述插销的上方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右两端分别与插销和基座固定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盖体的底部加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插销的左端加工有手柄。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内壁左右两侧均设有抵紧装置;
所述抵紧装置包括支杆、圆杆、螺纹杆和手轮;
所述支杆的外壁贯穿壳体的外壁,且支杆的外壁与壳体间隙配合,所述支杆的外壁与橡胶板过盈配合,所述支杆的右侧末端上下均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通过密封轴承与壳体转动相连,所述螺纹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手轮。
优选的,所述手轮的外壁加工有磨纹。
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右侧设有通气装置;
所述通气装置包括曲管、塞体、橡胶套、竖杆、第二弹簧、挡圈和圆板;
所述曲管的左侧末端与罐体的右侧上方相连通,所述曲管的内壁上方设有塞体,所述塞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塞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圆板,所述竖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外壁与曲管的内壁螺纹相连,所述竖杆的外壁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塞体和圆板相抵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油气储运用漏油回收装置,整体设计结构较为简单,方便操作和加工,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作业效果,其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63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