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400080.7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82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 发明(设计)人: | 徐青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青青 |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4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61100 贵州省安***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缆 接续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电缆,第一电缆的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缆,第一电缆的内部横向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缆芯,第二电缆的内部横向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缆芯,第一缆芯的右端位置和第二缆芯的左端位置均铰接有缆芯接续处,第一电缆的右端位置和第二电缆的左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固定套是为接续第一电缆和第二电缆所设,固定套的顶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遮雨罩,遮雨罩的底侧外表面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感应装置,感应装置的顶侧外表面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本实用新型可以起到阻挡雨雪对缆芯接续处的侵扰,防止雨水从接续保护装置的外表面缝隙中渗入而对内部所接续保护的光缆的缆芯处产生损耗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的接续工具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网络中,由于光缆长度有限以及光缆在传输线路上需要进行分支以及交叉连接,这样就需要对光缆进行接续及接续的保护,以确保接续能抵御诸如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机械拉拔等外界因素,实现全天候的工作。通常的做法是采用光缆接续装置为光缆接续、分支及交叉连接提供条件并对接续实现整体性的保护。各种光缆的架空、管道的直通连接、分支及交叉连接也常采用光缆接续装置的方式来满足光缆主干线与配线光缆网络之间互联时的接续保护需要。光缆接续装置一般需要具有机械强度高、密封性能好、耐腐蚀性能优良、接续方便快捷及支持反复开启等特点。其中,对光缆进行接续保护作业时会使用到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由于未设置有挡雨措施,在遇到雨雪天气时,雨水会容易从接续保护装置的外表面缝隙中渗入从而导致内部所接续保护的光缆的缆芯处产生较大损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一)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在接续保护作业时存在着由于未设置有挡雨措施,在遇到雨雪天气时,雨水会容易从接续保护装置的外表面缝隙中渗入从而导致内部所接续保护的光缆的缆芯处产生较大损耗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一种光缆用接续保护装置,包括第一电缆,所述第一电缆的右侧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缆,所述第一电缆的内部横向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一缆芯,所述第二电缆的内部横向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第二缆芯,所述第一缆芯的右端位置和所述第二缆芯的左端位置均铰接有缆芯接续处,所述第一电缆的右端位置和所述第二电缆的左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是为接续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所设,所述固定套的顶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遮雨罩,所述遮雨罩的底侧外表面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的顶侧外表面中央位置固定安装有报警器,所述感应装置通过与所述第一电缆和所述第二电缆电性连接而控制所述报警器的启动与停止,所述固定套的左侧外表面前上端位置和后上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一主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左侧外表面前下端位置和后下端位置距固定安装有第一副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右侧外表面前上端位置和后上端位置距固定安装有第二主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右侧外表面前下端位置和后下端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二副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左侧外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一挡雨板,所述固定套的右侧外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二挡雨板,所述固定套的前侧外表面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三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前侧外表面滑动安装有第三挡雨板,所述固定套的后侧外表面四角位置均固定安装有第四固定块,所述固定套的后侧外表面滑动安装有第四挡雨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雨板的右侧内表面上部右前端位置和右后端位置均开设有第一主凹槽,所述第一主凹槽与所述第一主固定块彼此卯榫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雨板的右侧内表面下部右前端位置和右后端位置均开设有第一副凹槽,所述第一副凹槽与所述第一副固定块彼此卯榫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挡雨板的左侧内表面上端左前端位置和左后端位置均开设有第二主凹槽,所述第二主凹槽与所述第二主固定块彼此卯榫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青青,未经徐青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4000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