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92430.X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84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程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阿斯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36/26 | 分类号: | A47J36/2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65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炒菜 炒饭 加热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包括拐角加热线圈、底部加热线圈、滚筒式炒锅、外壳内壁、固定支架、外壳、透热镂空孔、凹槽、工作台、上支撑圈、下支撑圈、定位栓、导热件、加热装置、凸起件、固定槽、支柱、固定孔、定位孔。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均为螺旋上升的,所述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将滚筒式炒锅完全包裹,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均采用横截面积为2.5的聚氨酯漆紫铜线,这样非常方便线圈环绕,只要线圈卡进去就比较稳固的把线圈固定,无需外加固定装置,所述拐角加热线圈与底部加热线圈的配合使用,可以增大受热面积,加快加热速度,增强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具体涉及家电烹饪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炒菜炒饭机是一款现代科技产品,无油烟、无辐射、省油省电、自动翻炒。炒菜机还有自动炒、爆、炖等多功能自动炒菜机,方便,简单的操作让你只需轻轻一按,即可远离厨房油烟危害,轻松享受美味,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还可以根据型号的不同,适用于家庭、学校食堂、企业食堂、部队食堂及熟食品加工行业。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智能炒菜炒饭机一般采用煤气、天然气、蒸汽等一系列加热装置,但是此类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存在污染环境,安全性差,受热面积较小,加热速度较慢、受热不够均匀、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大多智能炒菜炒饭机一般采用煤气、天然气、蒸汽等一系列加热装置,但是此类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一般采用弧形加热线圈,存在污染环境,安全性差,受热面积较小,加热速度较慢、受热不够均匀、造成能源的浪费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包括拐角加热线圈、底部加热线圈、滚筒式炒锅、外壳内壁、固定支架、外壳、透热镂空孔、凹槽、工作台、上支撑圈、下支撑圈、定位栓、导热件、加热装置、凸起件、固定槽、支柱、固定孔、定位孔。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顶部左右两侧固定焊接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左右两侧固定支架中间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滚筒式炒锅,所述滚筒式炒锅左右两侧外壁设置有凸起件,所述凸起件与凹槽配合使用,所述滚筒式炒锅外壁采用耐高温材料。
优选的,所述外壳底部与滚筒式炒锅之间设置有加热装置,所述外壳内壁左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外壳底部设置有下支撑圈,所述外壳后侧设置有透热镂空孔。
优选的,所述下支撑圈中间部位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下支撑圈外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均匀排列。
优选的,所述滚筒式炒锅底部设置有上支撑圈,所述上支撑圈中间部位设置有支柱,所述支柱与固定孔需配合使用,所述上支撑圈与下支撑圈需要配合使用。
优选的,所述上支撑圈的外侧设置有定位栓,所述定位栓与定位孔需配合使用,所述上支撑圈上侧设置有导热件。
优选的,所述加热装置内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部设置有底部加热线圈、拐角加热线圈,所述底部加热线圈的左右两侧拐角处设置有拐角加热线圈,所述底部加热线圈、拐角加热线圈紧贴滚筒式炒锅。
优选的,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根据滚筒式炒锅的形状设置,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将滚筒式炒锅完全包裹,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均采用横截面积为2.5 的聚氨酯漆紫铜线,所述底部加热线圈与拐角加热线圈均为螺旋上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炒菜炒饭机的加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阿斯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阿斯顿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924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