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88024.6 | 申请日: | 2020-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67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 发明(设计)人: | 覃柱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F25B41/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交叉 流动 四通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包括四通管主体,所述四通管主体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四通管主体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隔离的隔板,所述隔板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的内壁,所述隔板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的内壁。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延伸倾斜角度设置为15°~35°。作为优选,所述四通管主体内径设置为冷却管路内径的1.5倍。整车管路设计开发时,管路走向在满足设计要求下,管路之间尽量避免交叉,以免出现相互摩擦,影响管路可靠性,在无可避免和空间不足情况下,可选择增加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可起到节约空间和避免干涉的作用。管路交错情况下,可以节约空间,避免互相避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机、电控和电池的热管理在新能源汽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在有限的空间中会存在大量的冷却管路,以保证三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但是当前整车配置逐步升高,可用于管路布置的空间越来越小,加上管路不免出现纵横交错的情况,若相互避让,需要周边有更大的空间用于布置管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管路纵横交错时,为相互避让,增加布置空间,使管路布置更加紧凑。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包括四通管主体,所述四通管主体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所述四通管主体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和纵向通道隔离的隔板,所述隔板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的内壁,所述隔板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的延伸倾斜角度设置为15°~35°。
作为优选,所述四通管主体内径设置为冷却管路内径的1.5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整车管路设计开发时,管路走向在满足设计要求下,管路之间尽量避免交叉,以免出现相互摩擦,影响管路可靠性,在无可避免和空间不足情况下,可选择增加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可起到节约空间和避免干涉的作用。管路交错情况下,可以节约空间,避免互相避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种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结构,包括四通管主体1,所述四通管主体1垂直交叉的横向通道11和纵向通道12,所述四通管主体1内部设置有将横向通道11和纵向通道12隔离的隔板13,所述隔板13向上倾斜延伸至横向通道11的内壁,所述隔板13向下倾斜延伸至纵向通道12的内壁。
为了避免对流体的流速造成阻碍,,所述隔板13的延伸倾斜角度设置为15°~35°。
由于四通管中间部分两个方向的管路各占用一半的流道,为保证管路流阻不变,可适当增加四通管路的内径,计算如下:
通过上式计算四通管路内径R为冷却管路内径r的1.41倍,考虑倒角和内部隔板占用空间,可选择R=1.5r的四通管路。
可交叉流动的四通管主要通过结构本身,将两个方向的介质流动分为两部分,分别占到整个界面的1/2,同时为避免因为增加四通管造成流阻增大,四通管本身设计较管路内径大,所述四通管主体1内径设置为冷却管路内径的1.5倍,这样可以保证通过四通管的最小截面积不小于管道本身的截面积。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同捷汽车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8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浮式中控显示屏固定结构
- 下一篇:便于装配的护线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