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84161.2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2673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09 |
发明(设计)人: | 孙燕;李自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燕;李自刚 |
主分类号: | F25B30/06 | 分类号: | F25B30/06;F24T10/10;G01F23/02;G01N33/18;G01N2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源 蓄能 凝结水 回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蓄能水池,蓄能水池的一侧设有抽水井,蓄能水池的另一侧设有回灌井,蓄能水池的上方设有水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另一侧与回灌井通过冷却出水管连通,其中一根冷却水进管的一端固定冷却泵,冷却泵的上方设有冷冻水供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便于将污物排出,水位计便于观察回收器中凝结水的水位,能够水凝结水进行检测,避免凝结水排放时含超标物质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能够解决水源热泵运行时水量不足、运行不稳定、运行能耗大、井水回灌难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际能源的日趋紧张,节能设备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地下水源热泵作为节能设备和技术的典范,受到许多用户和商家的热捧,但经过多年的使用,地下水源热泵的缺陷也日渐显露出来,由于地下水源热泵利用常年恒温的地下水作为冷热源,地下水量的大小决定水源热泵节能的多少和运行的效果,而地下水也存在丰水季和枯水季,在枯水季地下水的水量满足不了空调负荷的要求,直接影响水源热泵的运行,并且高温冷凝水拥有大量的热量,一般占蒸汽总热量的20~30%左右,某些设备可高达40%,废弃不用不但浪费大量的燃料和水资源,增大了企业的经济损失,排放时含超标物质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蓄能水池,蓄能水池的一侧设有抽水井,蓄能水池的另一侧设有回灌井,蓄能水池的上方设有水源热泵,水源热泵的另一侧与回灌井通过冷却出水管连通,其中一根冷却水进管的一端固定冷却泵,冷却泵的上方设有冷冻水供水管,冷冻水供水管与水源热泵的一侧连通,水源热泵的另一侧固定安装冷冻回水管,冷冻回水管的中部固定安装冷冻水泵,冷却出水管与蓄能水池通过回流管连通,水源热泵的一侧与抽水井之间设有凝结水回收装置,水源热泵的一侧与凝结水回收装置通过冷却水进管连通,凝结水回收装置与抽水井通过井水抽水管连通,抽水井的底部设置抽水泵,抽水泵与井水抽水管的下端固定连接,凝结水回收装置由集水器和回收器组成,集水器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检测仪表组,集水器的上端固定安装凝结水进管,凝结水进管与集水器内部相通,集水器下端的前表面固定安装连接管,连接管的前端位于封闭端,连接管的前后两端均固定安装横管,横管和集水器均与连接管内部相通,其中一根横管的一端固定安装回收器,其中一根横管与回收器内部相通,另一根横管一端与冷却水进管的下端连通,冷却水进管与回收器之间通过支管固定连通,回收器的底面固定安装控制阀的第一排污管,回收器的前表面固定安装水位仪,支管的一端与冷却水进管之间固定安装水泵,支管的中部固定安装第二排污管,横管的一端固定安装阀门,阀门的一侧设有回收增压热水泵,回收增压热水泵固定安装在横管上,回收器与蓄能水池连通。
如上所述的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所述的支管的中部为U形,支管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过滤网。
如上所述的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所述的水位仪由竖管和两根连通管组成,连通管与竖管的端部固定连接,连通管与竖管内部相通,其中一根连通管与回收器前表面的上方固定连接,另一根连通管与回收器前表面的下方固定连接,连通管与回收器内部相通。
如上所述的水源热泵蓄能及凝结水回收装置,所述的检测仪表组由水中油在线监测仪、电导率在线监测仪、总铁在线监测仪、PH值在线监测和流量仪表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够便于将污物排出,水位计便于观察回收器中凝结水的水位,能够水凝结水进行检测,避免凝结水排放时含超标物质甚至会造成环境污染,并且能够解决水源热泵运行时水量不足、运行不稳定、运行能耗大、井水回灌难等问题。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燕;李自刚,未经孙燕;李自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4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阻燃装置的金属软管
- 下一篇:废料顶出机构和钣金切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