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84058.8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368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明;何伟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鼎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2 | 代理人: | 刘莉梅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缝处受力柱 加固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其横截面积与原受力柱的横截面积相同,该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包括位于分缝处的两个圆形的原柱芯、涂覆于原柱芯外周的界面剂层、位于每个原柱芯外部的现浇层,以及位于现浇层内的原钢筋,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原柱芯的直径为dre,根据平衡原理可得到式(1):根据式(1)可计算出所述原柱芯的直径为dre:本实用新型在不增大原有受力柱截面、不改变原有受力柱立面外观的情况下可以对分缝处原受力柱进行等强置换甚至超强置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城市的发展,建筑行业规范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新建建筑由于节点配筋密集而引起混凝土浇捣不密实的情况明显增加,既有建筑需要加固的情况也越来越多,再加上人口密集,灾害容易发生,灾后建筑的处理和修复也不断发生。而这些情况如果发生,一般情况下靠粘贴钢板或碳纤维材料是无法解决混凝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问题的。但恰恰在结构分缝处,由于操作空间狭小而且容易影响外观,因此普通的增大截面加固法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混凝土的加固质量也难以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在不增大原有受力柱截面、不改变原有受力柱立面外观的情况下可以对分缝处原受力柱进行等强置换甚至超强置换。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其横截面积与原受力柱的横截面积相同,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分缝处的两个圆形的原柱芯、涂覆于所述原柱芯外周的界面剂层、位于每个所述原柱芯外部的现浇层,以及位于所述现浇层内的原钢筋,所述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所述原柱芯的直径为dre,根据平衡原理可得到式(1):
根据式(1)可计算出所述原柱芯的直径为dre:
其中,fc,h为现浇层材料的设计抗压强度,fc,l为原柱芯材料的实际抗压强度,fc,d为所述原柱芯材料的原设计抗压强度,bs为所述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的长度,bl为所述现浇层横截面的外轮廓的宽度,rc为超强系数,rc≥1.0。
作为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现浇层的28d抗压强度≥C60。
作为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钢筋包括若干邻近现浇层外周垂直设置的垂直钢筋和若干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的钢筋圈,所述垂直钢筋位于所述钢筋圈的内周。
作为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原柱芯的外周与所述现浇层外周之间的最短距离为s,所述钢筋圈的外侧与所述现浇层的外侧之间的距离为a,其中,s≥2a。
本实用新型的分缝处受力柱加固结构非常实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不增大原有受力柱截面、不改变原有受力柱立面外观的情况下可以对分缝处原受力柱进行等强置换甚至超强置换;
(2)、保留的原柱芯尺寸可以通过平衡原理得出精确解析解,而且位置比较自由,可以远离分缝处,为浇筑新材料提供施工便利同时也保证施工质量;
(3)、充分利用原钢筋,不需额外增加钢筋(需增加钢筋的加固情况除外),减少现场施工难度和材料用量;
(4)、该方法不但可以针对柱子使用,还可以对梁柱节点使用。对于原结构存在梁柱节点混凝土质量不满足要求的情况,该方式既可以保障构件效果,又能保障节点效果,实现“强节点,弱构件”的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8405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导电接地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蚊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