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安装的云母电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78279.4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3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温凯华;梅海波;温苑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锐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G2/06 | 分类号: | H01G2/06;H01G4/224;H01G4/236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安装 云母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云母电容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左端表面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一挂耳,所述主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银层,所述主壳体的内表面靠近上侧设置有云母护片,所述云母护片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银层,所述第二银层的下端设置有云母片,所述主壳体的内表面左侧靠近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合件,所述第一挂耳的上端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孔槽。该云母电容器能够实现该云母电容器简易安装特点的同时,另一方面便于安装人员进行电焊连接,且有效加强云母电容器整体的稳固性,避免平常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增强该云母电容器的稳定使用性能,避免云母电容器安装部位发生松动或者突然发生局部断裂,以确保该云母电容器的作用正常发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云母电容器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安装的云母电容器。
背景技术
云母电容器是指以天然云母作为电容器中间的介质的电容器。其形状多为方块状,耐压高性能相当好,但云母电容由于受介质材料的影响容量不能做的太大,而且造价相对其它电容要高,由于云母具有介电强度高、介电常数大、损耗小、化学稳定性高、耐热性好,且易于剥离成厚度均匀的薄片等优异性能,故云母电容器是其他电容器不能代替的;
市场上的云母电容器大在安装时已发生晃动而导致连接端断裂,不便于安装人员进行电焊连接,云母电容器整体安装的稳固性较差,整体在使用过程中易遭受外力而发生松动,云母电容器安装部位易发生松动或者突然发生局部断裂,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安装的云母电容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云母电容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市场上的云母电容器大在安装时已发生晃动而导致连接端断裂,不便于安装人员进行电焊连接,云母电容器整体安装的稳固性较差,整体在使用过程中易遭受外力而发生松动,云母电容器安装部位易发生松动或者突然发生局部断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安装的云母电容器,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的左端表面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一挂耳,所述主壳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银层,所述主壳体的内表面靠近上侧设置有云母护片,所述云母护片的下端设置有第二银层,所述第二银层的下端设置有云母片,所述主壳体的内表面左侧靠近上端设置有第一卡合件,所述主壳体的内表面右侧靠近下端设置有第二卡合件,所述主壳体的右端表面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二挂耳,所述第二卡合件的左端表面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二铜箔,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右端表面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一铜箔。
优选的,所述第一挂耳的上端表面中间位置开设有圆孔槽,所述主壳体的前端表面靠近左侧中间位置固设有第一介电陶瓷,所述第一介电陶瓷的外表面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引出端,所述主壳体的前端表面靠近右侧设置有第二引出端,所述第二引出端的前端表面设置有第二介电陶瓷。
优选的,所述主壳体通过圆孔槽和六角螺栓配合与螺帽螺栓安装,主壳体的两侧分别连接有引线。
优选的,所述云母片灌封于主壳体内,第一引出端的一端延伸至主壳体内部,第二引出端通过第二介电陶瓷与第一引出端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引出端的延伸端位于主壳体内部的同一侧,且第二引出端由镀银紫铜材料制成。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之间通过第二银层和云母片配合于主壳体内部交错设置,其中,三组云母片与第二银层依次间隔设置,第一挂耳通过主壳体与第二挂耳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云母电容器设置有第一挂耳和第二挂耳,通过其表面上开设的圆孔槽,可利用六角螺栓穿过第二挂耳贯穿电路板与螺帽螺栓安装,以实现将主壳体整体与电路板的螺栓安装,且在此安装条件下,使第一引出端和第二引出端平行与电路板设置,便于安装者进行电焊接线工作,已实现云母电容器与电路的电性连接,一方面实现该云母电容器简易安装特点的同时,另一方面便于安装人员进行电焊连接,且有效加强云母电容器整体的稳固性,避免平常使用过程中发生松动,增强该云母电容器的稳定使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锐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锐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82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车辆及其车体裙板
- 下一篇:一种可调式压缩机轴承监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