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定位的侧钻开窗钻头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77460.3 | 申请日: | 202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983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刚;李小洋;尹浩;李鑫淼;刘秀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21B29/06 | 分类号: | E21B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段晓旺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东丽***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定位 开窗 钻头 套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定位的侧钻开窗钻头套件,属于石油开采工具技术领域,包括钻头本体、定位套和定位机构,定位套用于连接在开窗侧钻钻杆端部,钻头本体连接在定位套上;定位机构为多个,且均设于定位套外壁上,钻头本体与导斜器接触且钻头本体轴向与导斜器的斜面平行后,钻头本体与导斜器之间的距离借助于定位机构调节,钻头本体对套管上钻进的位置借助于定位机构定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于定位的侧钻开窗钻头套件,具有能使钻头对套管上开窗的位置定位,钻头的钻井位置可调节,便于定位和钻进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开采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于定位的侧钻开窗钻头套件。
背景技术
套管侧钻开窗是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提高探井成功率和油气采收率、提高产能的重要手段,该技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增油上产工艺技术,不仅可缩短钻井周期,而且可以节约钻井成本。利用开窗侧钻工艺技术,在油田现场已进行了各种不同类型井的开窗定向侧钻施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套管开窗侧钻过程中,井眼的形成是钻头与套管壁及地层相互作用的结果,钻头是直接破碎钻头必然要受到钻杆、导斜器、套管、地层等各方面的作用,针对侧磨式开窗工艺,钻头在钻井过程中,现有的钻头对套管上开窗的位置不能定位,这样就容易造成开窗侧钻的位置定位不好,影响套管内侧钻井的施工深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侧钻开窗钻头套件,旨在解决现有的钻头对套管上开窗的位置不能定位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于定位的侧钻开窗钻头套件,包括钻头本体、定位套和定位机构,定位套用于连接在开窗侧钻钻杆端部,所述钻头本体连接在所述定位套上;定位机构为多个,且均设于所述定位套外壁上,所述钻头本体与导斜器接触且所述钻头本体轴向与导斜器的斜面平行后,所述钻头本体与导斜器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所述定位机构调节,所述钻头本体对套管上钻进的位置借助于所述定位机构定位。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定位套包括套体、螺纹部和导向部,套体的一端设有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内螺纹,用于与所述钻头本体螺纹连接;螺纹部固设于所述套体上相对于所述盲孔的另一端,用于与开窗侧钻钻杆端部的内螺纹连接;导向部设于所述套体上且置于所述盲孔的一端头上,呈环形,所述钻头本体安装至所述套体上时,所述导向部用于导向所述钻头本体至所述盲孔内。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体上沿所述套体轴向设有滑轨,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柱、第二柱和弹性件,第一柱设于所述套体上,所述第一柱可伸缩调节且伸缩方向沿所述套体的径向上;第二柱滑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第二柱可伸缩调节且伸缩方向沿所述套体的径向上,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一柱并排设置,所述第二柱与所述第一柱之间的距离可调节;弹性件呈弧形,一端固结在所述第一柱端部、另一端固结在所述第二柱的端部,所述钻头本体钻进过程中,所述弹性件用于抵接导斜器,所述弹性件的弧度可借助于所述第二柱调节,所述弹性件与所述套体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所述第一柱和所述第二柱调节,所述钻头本体与导斜器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所述第一柱和所述第二柱调节,所述钻头本体对套管上钻进的位置借助于所述第一柱和所述第二柱定位。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柱和所述第二柱均包括多节首尾相互插接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长度可调,每节所述伸缩杆上均设有限位件,相邻两节所述伸缩杆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所述限位件限位。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柱的端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套体上,所述第二柱的端部固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接在所述滑轨上,所述滑块在所述滑轨上的滑动位置可定位。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弹性件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柱和所述第二柱上的弧形板和固设于所述弧形板外侧的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用于抵接导斜器和/或所述套管。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述套体上所述盲孔的底部设有反弹垫,所述钻头本体与所述盲孔连接后,所述反弹垫用于推顶所述钻头本体向远离所述盲孔的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74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剪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冰霜融化排水的空气源热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