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紫外LED封装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76565.7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710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 发明(设计)人: | 颜才满;丁鑫锐;余树东;李家声;梁观伟;钱瑞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6;H01L33/6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望仙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 led 封装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紫外LED封装结构,包括:LED支架、紫外LED芯片、粘合层和无机玻璃,通过粘合层将LED支架与无机玻璃相连接实现密封功能。其中:粘合层包括:有机粘合剂模块、紫外吸光剂模块和干燥剂模块,有机粘合剂模块将LED支架与无机玻璃相连接,紫外吸光剂模块用于阻隔紫外LED芯片发出的紫外光线对有机粘合剂的老化衰退影响,干燥剂模块用于阻隔外部空气环境的水汽成分,保护紫外LED芯片不受其影响。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紫外LED封装结构中有机粘合剂易受紫外光照射的老化问题和紫外LED芯片易受空气水汽干扰的失效问题,有效提高了紫外LED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半导体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外LED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保护全球生态环境,原来占据主要市场的汞灯紫外光源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环保节能的紫外LED固态光源,这对于紫外LED产业是一个重要历史发展契机。紫外LED,主要指发光波长短于410nm的一类发光LED的统称,根据其发光波长,可以分为3类:(1)近紫外(UVA):410-320nm,(2)中紫外(UVB):320-280nm,(3)深紫外(UVC):280-100nm。不同发光波长的紫外LED有着不同的应用场合,其市场潜力巨大。近紫外LED(UVA-LED)主要应用于全光谱照明、紫外固化、钞票防伪识别、色转换、3D打印和油墨印刷等领域;中紫外LED(UVB-LED)主要应用于植物生长、光触媒、环境净化和医疗应用方面,深紫外LED(UVC-LED)主要应用于杀菌消毒、水净化、传感器乃至光电离领域。目前,短波长的紫外LED的消毒杀菌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封装是影响LED器件性能的重要环节。对于白光LED器件,通常采用在LED芯片表面填充有机封装胶体,用于密封和保护LED芯片,不受外界水汽环境干扰。然而对于短波长的紫外光LED芯片,由于在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下,有机高分子吸收能量较大的紫外光子,导致了有机高分子间的键链被破坏,容易使得有机封装胶体出现老化衰退现象,影响紫外LED器件的使用性能。为了提高紫外LED器件的稳定性,采用无机玻璃封装成为了研究一大热点。利用无机玻璃置于紫外LED顶部,防止外来环境对紫外LED芯片的损害。但由于无机玻璃无法做到直接与LED支架相连接,常见做法是加入中间的有机粘合剂,如硅胶、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等。有机粘合剂的加入解决了无机玻璃与LED支架相连接的难点,并且工艺流程简单适合大规模产业化,然而,在长时间的紫外照射下,有机粘合剂同样会存在紫外老化退化问题,造成了有机粘合剂形变甚至脱落的使用困境。除此之外,由于缺少类似白光LED器件封装所用的有机封装胶体,紫外LED芯片直接裸露于空气环境当中,容易受到空气中水汽环境侵蚀而失效。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封装成本低且稳定可靠的紫外LED封装结构仍是业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紫外LED封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紫外LED封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紫外LED封装结构,包括:LED支架、紫外LED芯片、粘合层和无机玻璃;LED支架置于底层;紫外LED芯片置于LED支架内腔上,紫外LED芯片与LED支架内腔通孔金属电路相连;粘合层位于LED支架顶面,将LED支架与无机玻璃相连接实现密封;无机玻璃位于紫外LED的顶部,无机玻璃下表面与粘合层上表面相接。
优选地,粘合层的宽度与LED支架顶面边缘宽度一致,包括:有机粘合剂模块、紫外吸光剂模块和干燥剂模块,有机粘合剂模块将LED支架与无机玻璃相连接,紫外吸光剂模块用于阻隔紫外LED芯片发出的紫外光线对有机粘合剂的老化衰退影响,干燥剂模块用于阻隔外部空气环境的水汽成分,保护紫外LED芯片不受其影响。
优选地,有机粘合剂模块、紫外吸光剂模块和干燥剂模块并排相连,高度一致,并且有机粘合剂模块置于最外层,由外到内包括:有机粘合剂模块/紫外吸光剂模块/干燥剂模块、有机粘合剂模块/干燥剂模块/紫外吸光剂模块两种组合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76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