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打孔的冲击旋转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5645.2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83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叶明;何金星;张雄伟;赵辉;赵福全;许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6/00 | 分类号: | E21B6/00 |
代理公司: | 沈阳友和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54 | 代理人: | 郭悦 |
地址: | 110179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孔 冲击 旋转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打孔的冲击旋转结构,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内腔转动安装有钻杆,所述钻杆的下端转动贯穿设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内腔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腔前后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均转动安装有棘爪,所述钻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圆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棘轮,后侧的所述棘爪的右侧壁和前侧的所述棘爪的左侧壁均和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弹簧,解决了现有打孔装置是通过钻头的旋转来对地层进行磨削钻井,但是随着钻井的深入,地层的硬度会逐渐增大,不仅对钻杆产生大的冲击和大的扭矩,且易出现钻滑现象,很难操作钻杆,同时使钻头的旋转磨削效果变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钻井的效率,增加了施工周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孔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打孔的冲击旋转结构。
背景技术
钻孔机器适用于多种应用,例如对采石场、隧道或矿井进行钻孔。这些机器由被称为承载器的承载部分构成,在承载部分上定位有导轨,导轨接收钻孔类型的旋转冲击设备。旋转冲击设备通常由冲击机构和旋转机构组成。安装在承载器上的该设备接收液压动力并将其转换成机械冲击和旋转动力,从而由于钻柄、钻杆或与岩石接触的切削刃而形成钻孔。通过钻头的旋转来对地层进行磨削钻井,但是随着钻井的深入,地层的硬度会逐渐增大,不仅对钻杆产生大的冲击和大的扭矩,且易出现钻滑现象,很难操作钻杆,同时使钻头的旋转磨削效果变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钻井的效率,增加了施工周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孔的冲击旋转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打孔的冲击旋转结构,包括上外壳,所述上外壳的内腔转动安装有钻杆,所述钻杆的下端转动贯穿设有下外壳,所述下外壳的内腔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腔前后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腔均转动安装有棘爪,所述钻杆的外表面且位于圆槽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棘轮,后侧的所述棘爪的右侧壁和前侧的所述棘爪的左侧壁均和凹槽的内侧壁之间设有弹簧,所述棘爪和棘轮配合使用,所述上外壳的下表面左右对称设有T字槽,所述T字槽的内腔均活动嵌入有T形滑块,所述钻杆的外表面且位于上外壳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端和T形滑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的下端均和下外壳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钻杆的内腔上端设有第一流液通道,所述下外壳的内腔左右对称设有第二流液通道,所述钻杆的内腔下端设有第三流液通道,所述第一流液通道和第二流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流液通道和第三流液通道连通,所述钻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钻头,所述第三流液通道和钻头上的开口连通,所述上外壳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和钻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外壳的上端左右对称固定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下端设有电磁铁,所述转动装置、电动伸缩杆和电磁铁均与外界电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外壳的内腔均活动嵌入有若干个滚珠,所述滚珠的外表面和钻杆接触。
优选的,所述转动装置为马达总成。
优选的,所述钻头和钻杆之间通过胀销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棘爪经热处理的洛式硬度为3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56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深斜孔钻孔的引正器
- 下一篇:一种催化燃烧用烟尘高效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