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能够疏水的瓦楞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4329.3 | 申请日: | 2020-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4948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高武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南海众松制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1F1/20 | 分类号: | B31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彭声强 |
地址: | 52824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够 疏水 瓦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疏水的瓦楞辊装置,具体涉及瓦楞辊技术领域,包括瓦楞辊主体,所述瓦楞辊主体内开有两端大小不等的加热腔,且加热腔开口小的一端为蒸汽进口、加热腔开口大的一端为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内壁焊接有水平于瓦楞辊的第一空心转轴,且第一空心转轴另一端内壁焊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内壁焊接有蒸汽进气管道。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腔与圆壳疏水罩的配合,在瓦楞辊主体通过蒸汽加热工作时能将冷凝液排入进液体收集池内,避免冷凝液残留于瓦楞辊内影响蒸汽导热的效率,通过U形管道可将冷凝液排出圆壳疏水罩的同时不会流失蒸汽,避免了瓦楞辊主体蒸汽加热时蒸汽的流失,节省大量的能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瓦楞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疏水的瓦楞辊装置。
背景技术
瓦楞辊是瓦楞纸生产不开或缺的设备,瓦楞辊是瓦楞纸板生产设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现有瓦楞辊大多数都是通过蒸汽加热瓦楞辊,加热速度快,且效果非常好。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传统的瓦楞辊疏水时无法在加热的瓦楞辊上实施有效疏水,主要原因是,瓦楞辊在高速旋转时,冷凝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残存在瓦楞辊内,导致无法排出,再有冷凝液是绝缘体,对传热产生极大阻力,且排出冷凝液时会伴随着大量蒸汽的流失造成一定的能量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能够疏水的瓦楞辊装置,通过加热腔与圆壳疏水罩的配合,在瓦楞辊通过蒸汽加热工作时能将冷凝液排入进液体收集池内,通过U形管道可将冷凝液排出圆壳疏水罩的同时不会流失蒸汽,避免了瓦楞辊蒸汽加热时蒸汽的流失,节省大量的能源,且U形管外壁套接有隔温保护套,增加了员工操作时的安全性能,以解决现有的瓦楞辊疏水装置无法在蒸汽加热的瓦楞辊上效疏水,且排出冷凝液时会伴随着大量蒸汽的流失造成一定的能量经济损失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能够疏水的瓦楞辊装置,包括瓦楞辊主体,所述瓦楞辊主体内开有两端大小不等的加热腔,且加热腔开口小的一端为蒸汽进口、加热腔开口大的一端为蒸汽出口,所述蒸汽进口内壁焊接有水平于瓦楞辊主体的第一空心转轴,且第一空心转轴另一端内壁焊接有第一轴承,且第一轴承内壁焊接有蒸汽进气管道,所述蒸汽出口一侧外壁焊接有第二轴承,且第二轴承外壁焊接有一圈圆壳疏水罩,所述圆壳疏水罩远离第二轴承一端中央位置开有蒸汽排放口,且蒸汽排放口内壁焊接有第二轴承空心转轴,所述第二轴承空心转轴远离蒸汽排放口一端内壁焊接有第三轴承,且第三轴承内壁焊接有蒸汽排放管道,所述圆壳疏水罩底部一端内壁开有液体收集池,且液体收集池底部开有凝液排放口,所述凝液排放口底部内壁焊接有U形管,且U形管外壁套接有一圈隔温保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U形管远离液体收集池一端连通有冷凝液收集箱,且冷凝液收集箱底部一侧开有冷凝液出口。
进一步地,所述冷凝液出口内壁焊接有管道,且管道对夹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圆壳疏水罩外壁直径小于瓦楞辊主体的直径,且圆壳疏水罩的内径大于蒸汽出口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U形管竖直焊接于液体收集池底部,且U形管最高处低于液体收集池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空心转轴与第二轴承空心转轴大小规格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蒸汽进气管道与蒸汽排放管道内径相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腔与圆壳疏水罩的配合,在瓦楞辊通过蒸汽加热工作时能将冷凝液排入进液体收集池内,避免冷凝液残留于瓦楞辊内影响蒸汽导热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通过U形管道可将冷凝液排出圆壳疏水罩的同时不会流失蒸汽,避免了瓦楞辊蒸汽加热时蒸汽的流失,节省大量的能源,且U形管外壁套接有隔温保护套,增加了员工操作时的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南海众松制辊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南海众松制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43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