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62013.0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88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王煜铭;陈欣;周飞洋;葛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F12/48 | 分类号: | A01F12/48;A01F12/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科研 育种 脱粒 机械 优化 风道 | ||
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使单株种穗在脱粒机械脱粒后,进入风道清理分离种子、颖壳及杂物时,能够做到易于分离、清理、不形成混杂、不损坏,保证了净度指标,使育种试验的准确、高效得到有效保证。本实用新型包括弯头风道、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座、收种盒、半圆缺口、堵风块;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是一种效果理想的优化合理结构,风道截面形状采用圆形等技术方案,使脱粒清理过程没有任何角落和空间留存种粒,从而使育种实验要求完整、干净、零残留、不混杂等指标得到保证,为科研育种过程中种粒的收集数据准确率得到保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脱粒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农业科研育种用种子脱粒后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研育种中对种子的要求越来愈高,如水稻、小麦,育种脱粒过程中对每一株水稻种粒、小麦种粒的完整、干净、零残留、不混杂的要求十分严格。
每一个单株的种子量有限,能够快速、完整的获取该单株上的所有种子十分重要,现有的种子脱粒机械在脱粒过程中速度慢,出现种粒破损,常常含有一定数量的带颖壳的种粒,这就需要在脱粒机械中加大风量,或者重新再脱一遍,才能满足上述要求,这会造成种粒的损坏,造成了种子的浪费,而且脱粒后设备不易于清理,容易与其他单株种子形成混杂,严重影响了种子的净度,使育种实验数据失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脱粒机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使单株种穗在脱粒机械脱粒后,进入风道清理分离种子、颖壳及杂物时,能够做到易于分离、清理、不形成混杂、不损坏,保证了净度指标,使育种试验的准确、高效得到有效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科研育种用脱粒机械优化风道,包括弯头风道、出风口、进风口连接座、收种盒、半圆缺口、堵风块,其特征是:弯头风道为垂直放置的圆筒,上方设有弯头,弯头左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α夹角,弯头左端为出风口,弯头风道下端穿过底座联接固定,圆筒与底座联接处上方位置的圆周方向设有半圆缺口匹配安装收种盒,半圆缺口上方一定距离设有进风口连接座,进风口连接座右端向下,其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呈β夹角,圆筒底部设有橡胶堵风块;
所述收种盒为圆形筛状,其外圆表面设有半圆型簧片和手柄,手柄穿过半圆型簧片的对称中心,沿直径方向与手柄固定联接;所述圆形筛状直径与圆筒内径匹配,高度与圆筒半圆缺口高度匹配匹配,所述半圆型簧片直径与圆筒外径匹配,大小与圆筒半圆缺口面积匹配;
所述弯头风道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优选地,弯头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α=20°~35°;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连接座轴心线与水平方向夹角β=15°~20°;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连接座、出风口以圆筒轴心线为中心,呈180°两边对称分布;
优选地,所述堵风块为圆锥台,与圆筒底部匹配紧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是一种效果理想的优化合理结构,风道截面形状采用圆形等技术方案,使脱粒清理过程没有任何角落和空间留存种粒,从而使育种实验要求完整、干净、零残留、不混杂等指标得到保证,为科研育种过程中种粒的收集数据准确率得到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堵风块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堵风块、3圆筒、4半圆缺口、5出风口、6弯头、7弯头风道、8进风口连接座、9圆筒底部、10收种盒、11半圆型簧片、12手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62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