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48407.0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511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 发明(设计)人: | 赵裕江;高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尚美丽家新能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H9/00 | 分类号: | F24H9/00;F28D7/08;F28F9/0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潘剑敏 |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锅炉 余热 利用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本体和套接在锅炉本体外壁中部用来利用余热的安装壳,所述锅炉本体头部设有排出烟气的出烟口,所述锅炉本体头部远离出烟口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安装壳靠近出烟口的一侧设有进烟口,安装壳远离出烟口的一侧设有排烟口,安装壳内部设有水管,安装壳内壁上设有多个用来固定水管的限位组件,所述出烟口和进烟口分别与第二进烟管和第一进烟管连接,所述第一进烟管和第二进烟管之间通过连通弯管连接,安装壳套接在锅炉本体上,减少了占地面积的同时,也提高了锅炉本体的保温效果,使余热的时间更长,对冷水的加热效果更好,节省了大量时间和对锅炉本体进行加热的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余热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以植物为原料,既环保又可再生循环利用的洁净能源,它原料来源广泛,具有“绿色煤炭“的称号。生物质颗粒燃料有别于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是国家第”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鼓励的发展项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生物质燃料以清洁、环保而被生物质锅炉广泛运用,但燃烧生物质燃料的过程中仍然会产生烟气,该部分烟气是具有一定热量的,烟气温度一般设计在120-140℃,运行中由于受热面的积灰,实际排烟温度会有所升高,一般在130-150℃,通常情况下直接将其外排,这对于该部分能源是相当浪费。
现有的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通常通过在锅炉上设置引气管将热气引导至热利用锅炉,对冷水进行加热,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其在使用过程中,占地面积大,热量在引导过程中容易从壳体散发到空气中,造成热量浪费,且水管在循环冷水利用余热加热时,因温度的变化,会产生热胀冷缩的情况,水管与热利用锅炉连接程度的松紧,都容易对水管管身造成伤害,减少水管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问题,现在设计一种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质锅炉余热利用系统,包括锅炉本体和套接在锅炉本体外壁中部用来利用余热的安装壳,所述锅炉本体头部设有排出烟气的出烟口,所述锅炉本体头部远离出烟口的一侧设有进水管,所述安装壳靠近出烟口的一侧设有进烟口,安装壳远离出烟口的一侧设有排烟口,安装壳内部设有水管,安装壳内壁上设有多个用来固定水管的限位组件,所述出烟口和进烟口分别与第二进烟管和第一进烟管连接,所述第一进烟管和第二进烟管之间通过连通弯管连接;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固定板和两个对称设置在固定板顶部的第二半圆环,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设有一个安装孔,所述第二半圆环相互靠近的一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第一半圆环,所述第一半圆环和第二半圆环之间通过多个复位弹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烟口处设有引导烟气排出的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上设有降低烟气温度的热交换器。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一端与锅炉本体内腔连通,进水管另一端穿过安装壳上安装口与设置在安装壳内的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进烟管侧面设有方便加水的进水口,所述水管一端与进水口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壳内壁设有保温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环直径小于第二半圆环,所述第二半圆环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设有弹性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进烟管、第二进烟管和连通弯管之间的连接,使烟气顺着管道移动到安装壳内部对冷水进行加热,既吸收了烟气中的热量,避免了能量的浪费,又为锅炉本体提供了预热的锅炉给水,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尚美丽家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烟台尚美丽家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4840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