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红外血管定位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48025.8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30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正辉;刘高伦;赵文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冯龙;王记明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红外 血管 定位器 | ||
本实用新型为便携式红外血管定位器,包括臂托、导向机构、滑杆、支撑机构、底板、夹持机构、红外血管投影仪和拉伸弹簧,臂托为两端开口的槽状结构,其两边侧壁呈弧形;导向机构沿臂托的宽度方向固定于臂托的底槽壁的外表面的两端,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滑道;滑杆对称的设置于导向机构的两端,且与导向机构垂直设置,其端头滑动的置于滑道内,使得滑杆能够沿着滑道滑动;拉伸弹簧对称的固定连接在滑杆的端头处;支撑机构设置于导向机构和滑杆所围成的区域内,且其一端固定在臂托的底槽壁的外表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下表面上;夹持机构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红外血管投影仪夹持在夹持机构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便携式红外血管定位器。
背景技术
在临床血管穿刺过程中,由于部分病人表皮肥厚,血管细小、难以找到,还有部分外伤病人由于失血过多,昏迷没有知觉,血管不充盈,导致在静脉注射时医务人员找不到血管,还有婴幼儿患者由于其生理原因及其性格特征,使医务人员很难找到血管,大大增加了医务人员在单个病患身上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病人身体疼痛、精神紧张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找到血管。通过研究发现,近红外光源可根据其特定的波长,将皮下静脉或动脉的血红细胞和周围组织区别开来,近红外穿透人体的组织,利用去氧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收光谱特性,而在静脉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峰值最高。利用红外光的这个特性,制造出了能够照射皮肤后将皮肤下的血管投影到皮肤上的红外血管投影设备,这种设备的诞生,有效地减轻了医务人员对血管难于查找的病人的劳动强度,增大了查找血管的精准度。
目前的红外血管投影设备,有手持式的和非手持式的,手持式的精准度相较于非手持式的精准度要略低,只能起到指示血管的作用,不能够向非手持式的那样精准,但是手持式相较于非手持式的红外血管投影设备而言,小巧轻便,方便携带。
对于一般的输液和打针,使用手持式的红外血管投影设备就能够达到指示血管位置,起到定位的作用了,所以对于输液和打针而言,手持式的红外血管投影仪就完全适用了。但是手持式的红外血管投影仪虽然小巧,便于携带,但是在医护人员进行扎针时,仍然不方便,比如在扎针时,医护人员需要双手进行作业,这时医护人员就没有能力一边使用手持式的红外血管投影设备,一边进行扎针作业了。对于清醒的病人而言,医护人员尚可让病人自己使用红外血管投影设备,辅助医护人员扎针,但是对于昏迷的病人,或是术后未醒的病人,此法就行不通了,对于医院紧张的人力资源而言,再加一名辅助的医护人员也是不现实的。对于有些需要频繁输液的病人而言,为了减少每次都要穿刺静脉的痛苦,可以在静脉内留置套管针,甚至考虑到病人需要长期输液,可以在腔静脉留置输液导管,另外还有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需要行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然而这些位置的静脉都比较深,难于肉眼发现,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所以如果能够解决上述医护人员无法在使用红外血管投影设备时进行扎针作业的问题,就能够有效地减小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所以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设计的,为了解决目前医护人员无法在使用红外血管投影设备时进行扎针作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无法很好的解决目前医护人员无法在使用红外血管投影设备时进行扎针作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480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鼻腔送药器
- 下一篇:一种用于铁路钢卷运输座架的专用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