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肺灌洗管路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21323576.9 申请日: 2020-07-08
公开(公告)号: CN213251880U 公开(公告)日: 2021-05-25
发明(设计)人: 任雁宏;代华平;王辰 申请(专利权)人: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M3/02 分类号: A61M3/02;A61M25/10;A61M39/10
代理公司: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代理人: 李红伟;孟祥斌
地址: 100029***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灌洗 管路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肺灌洗管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其包括进液管、引流管及患者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灌洗液连接头、灌洗开关结构及滴速监控结构,灌洗液连接头设置在进液管的上端,灌洗液连接头与装有灌洗液的容器或输液袋插接,滴速监控结构夹持在进液管管壁上;所述引流管包括引流开关结构及用于将引流管内形成负压的负压形成结构,负压形成结构设置在引流管的管壁上;所述进液管末端与引流管上端交汇形成所述患者连接管,患者连接管末端与患者的气管插管组合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用于肺灌洗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罕见的肺部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和终末支气管内大量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磷脂蛋白样表面活性物质沉积。早在1958年Rosen对其进行了描述。PAP分为3类,第一类先天性PAP,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可能为SP、GM-CSF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第二类为继发性PAP,多由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粉尘暴露或药物等抑制肺泡巨噬细胞(AM)的功能引起;第三类是特发性PAP,又称为原发性PAP,因其病因为机体产生抗GM-CSF抗体导致AM功能下降从而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清除障碍,因此又称为自身免疫性的PAP(aPAP),其中aPAP占所有的PAP的90%以上。关于PAP的治疗,早在1965年Ramirez介绍了全肺灌洗治疗方法,至今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公认标准的治疗方案。全肺灌洗可以有效清除肺泡内沉积的表面活性物质,从而使患者的症状得以缓解。一项共纳入231名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全肺灌洗可以使患者PaO2、FEV1、VC和DLCO得到改善,平均临床获益时间为15个月。另一项关于全肺灌洗的研究显示超过70%的患者在长达7年的观察期内无进展,这种治疗方案使大多数患者肺功能得到改善,研究显示有效率在60%。

全肺大容量灌洗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静脉复合麻悴下,通过患者口腔置入双腔气管插管行双侧肺分隔。由呼吸机辅助单肺通气,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以37度生理盐水完成另一侧肺大容量全肺灌洗。全肺灌洗通过大量灌洗液,清洗出肺内过多沉积的磷脂蛋白成分,从而达到阻断病变发展,改善肺功能,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目的。除了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全肺大容量灌洗技术还用于部分尘肺患者。

在全肺灌洗过程中,需要连接灌洗通路,灌洗通路主要为连接灌洗液的进液管和将肺内的灌洗液引流出肺的引流管,上述进液管及引流管需要与患者的气管插管紧密连接。目前,在临床操作中,尚无专门用于全肺灌洗的连接管路,多采用不同型号的输液管路和接头管进行连接,而且为了防止进液管内的灌洗液直接进入引流管,需要分别在灌入和流出过程中使用止血钳夹闭流出管和进液管,从而控制灌洗液从进液管进入患者肺内或从引流管引流出肺。灌洗过程中,需要控制灌注速度,减少液体剪切力对肺泡上皮细胞的损伤,实际操作中无法准确控制灌入液体流速,仅通过输液管路机械开关粗略控制速度,由此可见,这种连接方式牢固性差,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安全隐患大。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临床使用的连接方式牢固性差,操作繁琐,工作效率低,安全隐患大的问题,提供一种肺灌洗管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肺灌洗管路。

一种肺灌洗管路,其包括进液管、引流管及患者连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管包括灌洗液连接头、灌洗开关结构及滴速监控结构,灌洗液连接头设置在进液管的上端,灌洗液连接头与装有灌洗液的容器或输液袋插接,滴速监控结构夹持在进液管管壁上;所述引流管包括引流开关结构及用于将引流管内形成负压的负压形成结构,负压形成结构设置在引流管的管壁上;所述进液管末端与引流管上端交汇形成所述患者连接管,患者连接管末端与患者的气管插管组合连接。通过将灌洗液连接头与装有灌洗液的容器或输液袋插接,用灌洗开关结构控制灌洗液的流动,滴速监控结构用于监测灌洗液的流速,通过引流开关结构控制引流管管路的开放或闭合,用负压形成结构使引流管内形成负压从而将患者肺内的液体引流出体外。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未经中日友好医院(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35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