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振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21163.7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822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陶春岚;曹慧;沈玉娟;赵旗明;沈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伊涵家居饰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C7/72 | 分类号: | A47C7/72;A47C31/00;A47C1/02;A47C4/00;A61H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谢绪宁;薛赟 |
地址: | 2015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振动 座椅 | ||
本申请涉及一种智能振动座椅,涉及座椅的领域,其包括坐垫,坐垫内设置有应变片,应变片通过转换模块信号连接有指示灯LED;转换模块与指示灯LED之间信号连接有定时器,定时器信号连接有振动机构,振动机构设置在椅背内。本申请当使用者坐到座椅本体时,应变片受到使用者自身的压力,输出高电平至指示灯LED,使得指示灯LED亮起,当指示灯LED亮起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达到定时器设置的时间后,定时器输出高电平至振动机构,振动机构产生振动,具有便于提醒使用者处于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时间过长,可以起身,以便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座椅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智能振动座椅。
背景技术
座椅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
现有的座椅应用十分广泛,在办公区域或者学习区域,使用者在办公或者学习时,通常比较认真。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当使用者较为认真工作或者学习,不易注意到自身坐在座椅上的时间,当使用者处于坐在座椅上的时间较久时,身体容易产生较为不适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提醒使用者处于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时间过长,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振动座椅。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振动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振动座椅,包括坐垫,所述坐垫内设置有应变片,所述应变片通过转换模块信号连接有指示灯LED;
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指示灯LED之间信号连接有定时器,所述定时器信号连接有振动机构,所述振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椅背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坐到坐垫时,应变片受到使用者自身的压力,输出高电平通过转换模块转换成能够驱动指示灯LED的信号后,输入指示灯LED,使得指示灯LED亮起,当指示灯LED亮起时,定时器开始计时,当达到定时器设置的时间后,定时器输出高电平至振动机构,振动机构产生振动,以便提醒使用者处于坐在座椅上的状态的时间过长,可以起身,以便血液循环更加流畅,有益于身体健康;使用者可以通过观察指示灯LED的亮灭,判断定时器是否开始计时,以便更加准确的计时,达到预设时间后提醒使用者。
优选的,所述应变片与所述转换模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比较模块;
所述第一比较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器U1,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反相输入端接收所述应变片的输出信号,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输入第一基准信号Vref1,第一基准信号Vref1小于使用者的重量,所述第一比较器U1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于所述转换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比较模块的设置,当重量较轻的物品掉落在坐垫上时,不能触发应变片输出高电平,降低指示灯LED和定时器工作的次数,减少资源的浪费,延长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振动机构之间信号连接有反相放大模块和反相器N1;
所述反相放大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2,所述集成芯片U2的负相输入端信号连接于所述转换模块的输出端,所述集成芯片U2的正相输入端接地,所述集成芯片U2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于所述反相器N1;
所述转换模块与所述集成芯片U2的负相输入端之间电连接有第二电阻器R2,所述第二电阻器R2的另一端接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转换模块的输出信号通过反相放大模块成比例反相放大,再由反相器N1再次反相,使得振动机构更易接收到应变片输出的高电平信号。
优选的,所述反相器N1的输出端信号连接有电压跟随模块,所述电压跟随模块包括集成芯片U3,所述集成芯片U3的正相输入端输入所述反相器N1的输出信号;
所述集成芯片U3的反相输入端信号连接于所述集成芯片U3的输出端,所述集成芯片U3的输出端信号连接于所述振动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伊涵家居饰品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伊涵家居饰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211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