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茶包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19473.5 | 申请日: | 2020-07-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3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温舒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5D33/00 | 分类号: | B65D33/00;B65D30/28;B65D85/812;C09J7/29 |
| 代理公司: | 南京鼎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27 | 代理人: | 刘焕敏 |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包袋 | ||
一种便携式茶包袋,涉及茶制品技术领域。它包含茶包、连接绳、标签纸、防尘纸,所述茶包上设置第一包边,连接绳穿过第一包边并通过超声波技术与第一包边相粘合,所述标签纸上设置第二包边,连接绳穿过第二包边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相粘合,防尘纸与标签纸相粘连,所述的茶包、连接绳、标签纸均为玉米纤维材质。采用玉米纤维制成茶包、连接绳、标签纸,不仅制作过程环保,泡茶过程中也安全可靠,同时采用相同的玉米纤维材质可以方便的使用超声波技术进行粘合固定,连接绳不易从茶包及标签纸上脱落,固定连接效果好,标签纸上设置硅胶层及耐温层,不仅固定了标签纸防止掉落杯中,还能防止意外烫伤,给使用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茶包袋,涉及茶制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源于中国,茶叶最早是被作为祭品使用的,但从春秋后期就被人们作为菜食,在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西汉后期才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普及民间作为普通饮料那是西晋以后的事,发现最早人工种植茶叶的遗迹在浙江余姚的田螺山遗址,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饮茶始于中国,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可以用开水直接泡饮,依据品种和制作方式以及产品外形分成六大类,依据季节采制可分为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叶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为花茶、紧压茶、萃取茶、药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饮料等,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饮品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由于饮茶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饮茶的时间、地点都随个人意愿而定,通常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在特定场所,如家中、茶室等地方进行饮茶及交流,但是在人们外出时用茶具泡茶就显得较为不便,因此人们发明了便携式茶包,通过将茶叶包装在特制的包装袋内并在茶包上固定棉绳就可以将茶包直接放在茶杯内泡饮,极大的方便了人们在外出时对饮茶的需要,但是现有的茶包设计时,普遍采用将棉绳简单粘附或者缝制的方式将茶包和标签纸上的方式,由于标签纸重量轻且无法固定,当茶包放入杯中用水冲泡时常常会因茶包变重而将棉绳与标签纸一同冲入杯中,或者由于棉绳的固定方式过于简单,经水高温浸泡或者拉扯后容易脱落,使得人们无法便利的将茶包取出,给外出泡茶带来了不便,不能给人们带来很好的饮茶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便携式茶包袋,通过在茶包与标签纸上设置包边,并采用超声波粘合的方式固定连接连接绳,连接绳不易脱落,标签纸上设置粘连层,可以将标签纸直接粘附在杯体上,不会掉入杯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是:它包含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防尘纸4,所述茶包1上设置第一包边11,连接绳2穿过第一包边11并通过超声波技术与第一包边11相粘合,所述标签纸3上设置第二包边31,连接绳2穿过第二包边31并超声波技术与第二包边31相粘合,防尘纸4与标签纸3相粘连,所述的茶包1、连接绳2、标签纸3均为玉米纤维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纸3由玉米纤维底层32、隔热层33、粘连层34组成。
进一步的,所的隔热层33为耐高温聚酰胺纤维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粘连层34为耐高温硅胶层。
进一步的,所述的标签纸3边角设置有第一撕耳35。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尘纸4边角设置有第二撕耳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闽西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闽西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194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药液复合反应器
-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装且具有异物报警功能的轨道安全报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