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超声波、红外线及雷达的防碰撞检测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14587.0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653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吴长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长贵 |
| 主分类号: | G01S13/931 | 分类号: | G01S13/931;G01S13/86;G01S15/931;G01S15/86;G01S17/931;G01S17/86;B60Q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陈平 |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超声波 红外线 雷达 碰撞 检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红外线及雷达的防碰撞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雷达模块、红外激光模块、超声波模块、检测器模块、车内报警器和车外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雷达模块、所述红外激光模块、所述超声波模块、所述检测器模块、所述车内报警器和所述车外报警器电性连接。本申请通过分布在车身两边的超声波传感器预防侧撞及行人保护;考虑驾驶员在雨天雾天看不清前方的情况,此时可手动开启红外激光模块防追尾碰撞预防。并考虑到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采用部署在车前方的汽车雷达模块预防弯道碰撞。结合公交车行驶速度计算安全距离,分级检测与控制,以实现安全距离预警、危险距离自动减速及碰撞距离自动刹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声波、红外线及雷达的防碰撞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十年间,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社会转型升级不断加深,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数量日益增加,出行需求越来越大。城市交通拥堵和交通污染问题已成为城市交通的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阻碍了城市化和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此社会难题,保障城市的顺利健康发展,我国提出了“大力发展城市公交”的战略,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公交网密度不断增加,公交的出行分担率稳步增长。公交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城市公交车安全问题面临着严峻的威胁,频发的公交车安全事故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城市居民的人身财产安全。
城市私家车数量急剧增长,道路交通比较拥堵,很容易造成碰撞事故,以侧面碰撞居多。另外,刮撞行人是公交车碰撞事故中比较多的一种事故形态,远高于其它车辆的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基于超声波、红外线及雷达的防碰撞检测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超声波、红外线及雷达的防碰撞检测系统,包括控制器、雷达模块、红外激光模块、超声波模块、检测器模块、车内报警器和车外报警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雷达模块、所述红外激光模块、所述超声波模块、所述检测器模块、所述车内报警器和所述车外报警器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雷达模块包括第一雷达和第二雷达,所述第一雷达和所述第二雷达分别设置于公交车头部两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红外激光模块包括第一红外激光传感器和第二红外激光传感器,所述第一红外激光传感器和所述第二红外激光传感器设置于公交车后尾部两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模块包括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第二超声波传感器,所述第一超声波传感器和所述第二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公交车车身两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器模块包括一号检测器、二号检测器、三号检测器和四号检测器,所述一号检测器设置于公交车前门的左侧门把手上,所述二号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公交车前门的右侧门把手上,所述三号检测器设置于公交车后门的左侧门把手上,四号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公交车后门的右侧门把手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内报警器有多个,设置于所述公交车前门和所述公交车后门的上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外报警器包括第一报警器、第二报警器和第三报警器,所述第一报警器和所述第二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公交车的后车窗两侧,所述第三报警器设置于所述公交车后门的外侧一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超声波、红外线及雷达的防碰撞检测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分布在车身两边的超声波传感器预防侧撞及行人保护;考虑驾驶员在雨天雾天看不清前方的情况,此时可手动开启红外激光模块防追尾碰撞预防。并考虑到车辆在转弯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的情况,采用部署在车前方的汽车雷达模块预防弯道碰撞。结合公交车行驶速度计算安全距离,分级检测与控制,以实现安全距离预警、危险距离自动减速及碰撞距离自动刹车。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长贵,未经吴长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145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带的国土资源巡查记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风景园林用树木防寒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