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绕长线的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4664.4 | 申请日: | 202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09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日元 |
主分类号: | H01F41/08 | 分类号: | H01F41/08;H01F41/082;H01F41/096 |
代理公司: | 东莞领航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5 | 代理人: | 罗崇保 |
地址: | 417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线 全自动 电感 绕线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绕长线的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本体,绕线机本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勾线机构、第二勾线机构、磁环夹持机构、第一增程机构和第二增程机构,第一勾线机构、第二勾线机构、第一增程机构和第二增程机构均沿中心线对称分布,本实用新型涉及磁环电感自动化绕线加工技术领域。该可绕长线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采用横躺式结构,可以实现铜线从中间起头开始勾线方式,可左右两边勾线,通过增程勾线机构,使铜线增长一倍长度,增程勾线结构又使用了滚轮结构来勾线,把用钩针勾线时的滑动摩擦方式改成了滚动摩擦方式,这样大大减少了对漆包铜线漆包绝缘层的伤害,从而实现了磁环电感长线的全自动勾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绕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绕长线的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
背景技术
共模电感,也叫共模扼流圈,常用于电脑的开关电源中过滤共模的电磁干扰信号,在板卡设计中,共模电感也是起EMI滤波的作用,用于抑制高速信号线产生的电磁波向外辐射发射,共模电感的滤波电路,La和Lb就是共模电感线圈,这两个线圈绕在同一铁芯上,匝数和相位都相同,这样,当电路中的正常电流流经共模电感时,电流在同相位绕制的电感线圈中产生反向的磁场而相互抵消,此时正常信号电流主要受线圈电阻的影响当有共模电流流经线圈时,由于共模电流的同向性,会在线圈内产生同向的磁场而增大线圈的感抗,使线圈表现为高阻抗,产生较强的阻尼效果,以此衰减共模电流,达到滤波的目的。
根据专利号为CN209561207U所述的一种绕线机勾线机构,能够全自动化完成共模电感的加工过程,但是在上线过程中与铜线进行剧烈摩擦,导致铜线发热产生形变,严重甚至会导致拉长甚至断裂,导致加工产生废品,降低了加工精度,并且需要停机对磁环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加工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绕长线的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解决了铜线发热产生形变,严重甚至会导致拉长甚至断裂,导致加工产生废品,降低了加工精度,并且需要停机对磁环进行处理,大大降低了加工速度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可绕长线的全自动磁环电感绕线机,包括绕线机本体,所述绕线机本体的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勾线机构、第二勾线机构、磁环夹持机构、第一增程机构和第二增程机构,所述第一勾线机构、第二勾线机构、第一增程机构和第二增程机构均沿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绕线机本体的顶部且位于第一勾线机构和第二增程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送线切线机构,所述绕线机本体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震动上料盘、送料上料机构和翻线机构,所述送线切线机构包括送线固定架和传动导轨。
所述传动导轨的表面与送线固定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导轨的底部与绕线机本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送线固定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编码器,所述送线固定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送线轮,所述传动导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通过驱动气缸驱动,所述滑动架的内腔转动连接有动力轮,所述滑动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表面与动力轮的内腔转动连接,所述滑动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切断气缸,所述第一勾线机构和第二勾线机构均包括勾线导轨,所述勾线导轨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勾线滑动块,所述勾线滑动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勾线针,所述勾线滑动块通过动力设备驱动。
优选的,所述磁环夹持机构包括磁环固定架,所述磁环固定架的顶部滑动连接有夹持架,所述磁环固定架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磁环夹持推送气缸,所述磁环夹持推送气缸活塞杆的表面与夹持架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持架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向轮,所述转向轮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磁环固定架设置有两个,且在绕线机本体的顶部对称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日元,未经黄日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46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