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4056.3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646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孟仕春;刘红灯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科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40 | 分类号: | B29C45/40;B29C45/2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广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11 | 代理人: | 伍华荣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模具 二次 延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其包括:延迟槽,所述延迟槽设置在下模板上,位于下模腔下方;延迟顶针,所述延迟顶针设置在所述延迟槽内,所述延迟顶针顶端插入下模腔,所述延迟顶针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对所述延迟顶针和下模腔有一个弹力;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插入下模腔内顶着产品;以及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位于所述延迟顶针下方,且与所述延迟顶针底端之间有一个延迟空间,所述第二顶针能够进入所述延迟槽,并顶着所述延迟顶针向上运动。采用上述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二次顶出和延迟顶出,不会对产品造成伤害,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产品注塑时,由于其形状特殊,一次顶出后,产品仍无法自动脱落,如图1所示的产品,在产品脱离模腔后,仍需使插入产品内的顶针脱离。而且由于浇口的形式,例如搭接式浇口、潜伏式浇口或侧浇口,脱模时,产品与浇口处不能自动断开,浇口拉离产品时,会使得产品造成拉伤,轻者影响产品外观,重则直接对产品造成结构性破坏。
因此,现在亟需设计一种能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的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者多个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模具的二次延迟顶出装置,所述二次延迟顶出装置包括:
延迟槽,所述延迟槽设置在下模板上,位于下模腔下方;
延迟顶针,所述延迟顶针设置在所述延迟槽内,所述延迟顶针顶端插入下模腔,所述延迟顶针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分别对所述延迟顶针和下模腔有一个弹力;
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插入下模腔内顶着产品;以及
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位于所述延迟顶针下方,且与所述延迟顶针底端之间有一个延迟空间,所述第二顶针能够进入所述延迟槽,并顶着所述延迟顶针向上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延迟顶针底部设有圆形挡块,所述挡块的直径大于所述弹簧的外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二次延迟顶出装置还包括第三顶针,所述第三顶针的顶端插入下模腔内顶着产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顶针的底端固定在下模板下方的托板上,所述第三顶针高于所述第一顶针,而低于所述延迟顶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包括:延迟槽, 所述延迟槽设置在下模板上,位于下模腔下方;延迟顶针,所述延迟顶针设置在所述延迟槽内,所述延迟顶针顶端插入下模腔,所述延迟顶针上套设有弹簧, 所述弹簧分别对所述延迟顶针和下模腔有一个弹力;第一顶针,所述第一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插入下模腔内顶着产品;以及第二顶针,所述第二顶针底端固定在顶针板上,顶端位于所述延迟顶针下方,且与所述延迟顶针底端之间有一个延迟空间,所述第二顶针能够进入所述延迟槽,并顶着所述延迟顶针向上运动。采用上述设计,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二次顶出和延迟顶出,不会对产品造成伤害,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产品;
2、第一顶针;
3、延迟槽;
4、延迟顶针;
5、弹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科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科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40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模架体顶墙装置
- 下一篇:一种隔音降噪墙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