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03785.7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90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区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区楚君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张伟 |
| 地址: | 5282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早产儿 辅助工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早产儿的护理技术领域,涉及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包括袋本体和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与所述袋本体的第一边缘部连接,所述折叠部用于折向所述袋本体,所述折叠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折叠部的自由端和所述袋本体相对固定的固定连接体。解决了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对下肢的支撑不理想的技术问题,达到了对早产儿的下肢进行有效的支撑的技术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早产儿的护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而言,发展性护理(developmental care)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强调早产儿需根据其胎龄,允许其最佳神经行为发育。而体位管理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由于早产儿没有经过完整的宫内对其发育的强化,不同胎龄的早产儿表现出的肌张力,神经系统发育程度是不一样的。通过体位管理,强调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靠近中线、屈曲、手—口/脸、提供边界,可有助于早产儿早期骨骼发育,可最大程度的减少头颅畸形,改善肌张力。
在临床工作中,新生儿护士需要使用各种各样的体位工具维持早产儿合适的体位,其中在体位管理过程中,靠近中线是强调的重点之一,如何使下肢靠近中线也是临床护士的一大难题。目前常通过使用鸟巢进行体位管理,但是通常鸟巢底部高度不够,导致早产儿下肢抬高,不仅没有达到靠近中线的目的,还可能呈现出足高头低的畸形体位。这是早产儿发展性护理中不可接受的体位。这就无形中增加的护理工作量,且达不到最初的护理目的。
此外,在一些被包裹的早产儿中,往往可保持良好的上肢靠近中线的位置,但下肢却并不十分理想,缺乏可靠的工具支撑以保持髋关节靠近中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提供的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对下肢的支撑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早产儿塑形辅助工具,包括袋本体和折叠部,所述折叠部与所述袋本体的第一边缘部连接,所述折叠部用于折向所述袋本体,所述折叠部上设有用于将所述折叠部的自由端和所述袋本体相对固定的固定连接体。
本方面的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折叠部,并且利用固定连接体来固定折叠部与袋本体的相对位置,可以将早产儿的脚部向头部方向上提,对早产儿的下肢进行有效的支撑,进而使得早产儿的膝盖向头部靠近,早产儿呈蜷腿状,以模拟其在子宫内发育的状态。而且,由于折叠部受固定连接体的制约,还可以对早产儿的脚部和/或小腿部施加向早产儿躯干部的压力,也可以满足从外部向早产儿施加压力的要求,有利于早产儿保持肌肉张力,有助于其骨骼发育。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体与所述折叠部的根部连接。
通过将固定连接体连接在折叠部的根部的中间位置,可以实现将固定连接体绕在折叠部上之时,就可以对折叠部施加向袋本体的压力,使得折叠部能够从其根部开始自折叠部的自由端都可以对早产儿的腿部形成压力,以使得折叠部可以尽量模拟胎儿在子宫中时子宫对其施加的压力分布。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体与所述折叠部的根部的中间位置连接。
通过将固定连接体连接在折叠部的根部的中间位置,可以使得固定连接体对折叠部的根部的作用力左右对称,左右对称地传递到折叠部的各个位置,并且经由折叠部对称地分布在早产儿的左右双腿上。从而避免了因为设置在折叠部的一侧而使得折叠部整体受力倾斜,进而带动与折叠部连接的袋本体也发生扭转,造成辅助效果降低。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连接体为固定连接带,固定连接带的一端与所述折叠部连接。
采用固定连接带作为固定连接体,固定连接带的一端与折叠部连接,可以利用固定连接带绕在袋本体和折叠部上,对折叠部的上部,即折叠部的自由端的部位,在横向上尽量大面积的勒住,以提高固定效果。不但可以使得腿部可以均匀受力,而且还可以降低对因勒住折叠部的物体过细而造成压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区楚君,未经区楚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37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