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用牛角式进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1303150.7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88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郭荣灼;王志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深圳华奇信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28 | 代理人: | 范亮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牛角 式进胶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模具用牛角式进胶机构。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连通成型面并向下延伸的第一输送道以及连通第一输送道末端的第二输送道,该第二输送道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二输送道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下模板穿接有斜顶杆以及连接斜顶杆末端的竖向驱动杆,该竖向驱动杆设置有第一凹槽,斜顶杆设置有用于沿第一凹槽滑动的第一凸部。采用牛角式进胶,绕过产品对合面将进胶点设计在产品内面,让两个独立产品对合组装时易于扣合,增加组装效率,设计斜顶杆的第一凸部沿竖向驱动杆的第一凹槽滑动完成斜顶动作,结构设计简易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模具用牛角式进胶机构。
背景技术
模具是工业制造中重要工具,尤其是塑胶产品的制造,厂家基本采用模具注塑成型制得。塑胶产品经常出现两个独立成型的塑胶产品对合组装使用,两个独立成型塑胶产品的进胶位一般厂家都会设置在对合的边沿处,因为易于模具设计以及脱模,但容易造成塑胶产品的对合边沿出现夹线、披锋以及胶位高低不平等问题影响后续两个塑胶产品的对合组装。在塑胶产品完成进胶成型后的脱模动作中,经常需要用到斜顶脱模的结构,一般厂家会在下模板设计较为复杂的斜推结构以使顶针完成斜顶动作,下模板结构配合的重新设计成本较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模具用牛角式进胶机构,采用牛角式进胶,绕过产品对合面将进胶点设计在产品内面,让两个独立产品对合组装时易于扣合,增加组装效率,设计斜顶杆的第一凸部沿竖向驱动杆的第一凹槽滑动完成斜顶动作,结构设计简易可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具用牛角式进胶机构,包括下模板以及设置于下模板的成型面,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连通成型面并向下延伸的第一输送道以及连通第一输送道末端的第二输送道,该第二输送道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所述第二输送道的截面形状为弧形,所述下模板穿接有斜顶杆以及连接斜顶杆末端的竖向驱动杆,该竖向驱动杆设置有第一凹槽,斜顶杆设置有用于沿第一凹槽滑动的第一凸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送道的末端与第二输送道直径小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下模板设置有进胶通道,该进胶通道与第二输送道直径大的一端连通。
优选的,所述斜顶杆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竖向驱动杆设置有用于沿第二凹槽滑动的第二凸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凸部扣接于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凸部扣接于第一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了一种模具用牛角式进胶机构,其中第二输送道的直径从一端向另一端逐渐缩小,且第二输送道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第二输送道即牛角式进胶通道,通过第二输送道配合第一输送道让进胶点设置在产品的内侧面,让产品的边沿不会出现夹线、披锋以及胶位高低不平等问题,使产品在后续对合组装中不会出现难以组合的情况,增加组装效率。竖向驱动杆的第一凹槽给斜顶杆的第一凸部提供了一个滑动的空间,使得竖向驱动杆直接向上运动也能使斜顶杆进行斜顶动作,结构设计简易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竖向驱动杆和斜顶杆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誉鑫塑胶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31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沟槽式卫生间简易自动冲水系统
- 下一篇:驱动装置与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