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条状食品捆绑成型加工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01201.2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1392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 发明(设计)人: | 李平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平伟 |
| 主分类号: | B65B13/20 | 分类号: | B65B13/20;B65B63/04;B65B35/24;B65B13/26;B65B13/12 |
| 代理公司: | 昆山中际国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11 | 代理人: | 盛建德;张小培 |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细条 食品 捆绑 成型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条状食品捆绑成型加工机,包括加工台座、绕制成型装置和捆绑装置,绕制成型装置具有一安装于加工台座顶侧上的成型管组件、以及安装于加工台座上且能够带动细条状食品于成型管组件中行进并聚拢绕制成束的推料机构,且推料机构还能够将成束后的食品束A推送至成型管组件的出料口处;捆绑装置具有送绳机构和绳子打结机,送绳机构和绳子打结机均安装于加工台座上并靠近成型管组件出料口的位置处,且送绳机构和绳子打结机还能够协同作用、以对位于成型管组件出料口处的食品束A进行捆绑。该细条状食品捆绑成型加工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既降低了人力消耗和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和成品质量,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细条状食品捆绑成型加工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细条状食品进行捆绑成型时,大多采用人工加工方式,即:先人工将细条状食品绕成束,然后再用绳子将食品束捆绑。然而,上述人工加工方式不仅会耗费过多的人力与工时,增加制造成本,还不利于产品品质保障,降低了产业的竞争力。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条状食品捆绑成型加工机,其自动化程度较高,既降低了人力消耗和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加工效率和成品质量,提高了产业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细条状食品捆绑成型加工机,包括加工台座、绕制成型装置和捆绑装置,其中,所述绕制成型装置具有一安装于所述加工台座顶侧上的成型管组件、以及安装于所述加工台座上且能够带动细条状食品于所述成型管组件中行进并聚拢绕制成束的推料机构,且所述推料机构还能够将成束后的食品束A推送至所述成型管组件的出料口处;所述捆绑装置具有用以供给捆绑绳的送绳机构和具备自动打绳结及剪切功能的绳子打结机,所述送绳机构和所述绳子打结机均分别安装于所述加工台座上并靠近所述成型管组件出料口的位置处,且所述送绳机构和所述绳子打结机还能够协同作用、以对位于所述成型管组件出料口处的食品束A进行捆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工台座具有机座和定位安装于所述机座顶侧上的加工平台;
所述成型管组件具有皆为中空直管状的两个第一成型管和一第二成型管,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间隔且同中心线的横向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顶侧上,并将其中一所述第一成型管背向另一所述第一成型管的一端口定义为所述成型管组件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成型管横向设置在所述加工平台顶侧上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旁侧的位置处,且所述第二成型管中心线的延长线还与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的中心连线相垂直,另外,所述第二成型管背向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的一端口即为所述成型管组件的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将所述第一成型管的中心线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相应的,所述第二成型管的中心线方向则定义为左右方向;
还将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分别定义为第一成型管A和第一成型管B,所述第一成型管A位于所述第一成型管B的前方,且所述第一成型管A的前端口即为所述成型管组件的进料口;所述第二成型管的左端口靠近于所述第一成型管,所述第二成型管的右端口即为所述成型管组件的出料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料机构具有均为竖直杆状的第一推料杆和第二推料杆,其中,所述第一推料杆能够自由插入所述第一成型管A的前端口中,且所述第一推料杆还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以实现将插置于所述第一成型管A前端口中的细条状食品推送至所述第一成型管B中,届时,细条状食品便会在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及所述第一推料杆的协同作用下聚拢、弯绕成食品束B;
所述第二推料杆能够自由插置于两个所述第一成型管之间、并还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以实现将所述食品束B推送至所述第二成型管中,届时,所述食品束B便会在所述第二成型管及所述第二推料杆的协同作用下聚拢、弯绕成所述食品束A;另外,所述第二推料杆还能够将所述食品束A局部推送出所述第二成型管的右端口,以供所述捆绑装置进行捆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平伟,未经李平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1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除砂机用防堵塞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高精度光纤陀螺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