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生态混凝土的变渗径生态护岸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300393.5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26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玲;刘宇阳;李松敏;佟大威;任炳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C02F9/14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蒙蒙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区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生态 混凝土 变渗径 护岸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生态混凝土的变渗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本体、水净化层、防渗层和混凝土隔墙;水净化层设置在护岸本体的坡面内,水净化层包括变渗径填料层和设置在变渗径填料层上的表面种植层;防渗层设置在水净化层与护岸本体的接触面,水净化层的底面和沿河道方向的两侧面均设置防渗层;混凝土隔墙设置在护岸本体靠近河道的端部,混凝土隔墙上、位于防渗层的高度位置开设有孔洞。本实用新型汲取变渗径理念,通过地表径流多级处理的方式,有效解决传统生态混凝土护岸地表径流污染拦截净化能力差的问题,既能满足道路径流高效率净化的处理要求,又能实现大水量径流发生时的抗冲刷效果,具有去除效率高、透水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表径流处理,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道路地表径流拦截净化的利用生态混凝土的变渗径生态护岸。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大量包含各类污染物的地表径流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城市河道,导致水质环境恶化,对水生环境以及人类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生态混凝土技术可以提升护岸植物亲和力和景观性,同时具有一定的水质净化效果,被广泛用于城市道路径流与河道护岸治理工程。
传统的生态混凝土护岸结构简单,多为护岸表面混凝土框格与生态混凝土装填相结合的形式,对于降雨及地表径流污染的处理能力较差,护岸内部较密实,透水能力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传统生态护岸污染物拦截能力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生态混凝土的变渗径生态护岸。本实用新型汲取变渗径理念,充分利用生态混凝土透水性好、吸附性强、过滤效果优良且易于微生物挂膜生长的诸多优点和煤渣、沸石填料的选择吸附性能,强化对景观水的净化能力,同时上层的椰壳纤维层具有很强的透水性能,且能为护岸植物提供较好的根系附着物。本实用新型既能满足道路径流高效率净化的处理要求,又能实现大水量径流发生时的抗冲刷效果,具有去除效率高、透水性能好、抗冲刷能力强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生态混凝土的变渗径生态护岸,所述变渗径生态护岸包括护岸本体,所述变渗径生态护岸还包括:
水净化层,所述水净化层设置在所述护岸本体的坡面内,所述水净化层包括变渗径填料层和设置在所述变渗径填料层上的表面种植层;
防渗层,所述防渗层设置在所述水净化层与所述护岸本体的接触面,所述水净化层的底面和沿河道方向的两侧面均设置所述防渗层;以及,
混凝土隔墙,所述混凝土隔墙设置在所述护岸本体靠近河道的端部,所述混凝土隔墙上、位于所述防渗层的高度位置开设有孔洞。
进一步地,所述护岸本体与路面之间设置有植草沟。
进一步地,所述植草沟内种植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水净化层沿河道方向间隔布置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变渗径填料层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布置的椰壳纤维层、植生混凝土层、反滤混凝土层和煤渣-沸石混合层。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种植层内种植植物。
进一步地,所述变渗径生态护岸还包括石笼和木桩墙,所述木桩墙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隔墙面向河道的一侧并与所述混凝土隔墙相距一距离布置,所述石笼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隔墙与所述木桩墙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石笼的顶部为台阶结构,所述台阶结构的台阶面自所述混凝土隔墙至所述木桩墙逐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来自道路的地表径流污水通过植草沟进行收集,对污水进行初步的沉淀,同时植草沟中的植物可对部分污染物进行吸附与吸收,植草沟积满污水后可以均匀布水,让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均匀流向变渗径生态护岸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300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