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97935.8 | 申请日: | 202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255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黄凯洮;杨静超;郝曼曼;马常彪;邹勤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5C5/02 | 分类号: | B05C5/02;B05C11/10;B05C13/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 地址: | 20180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裂缝 波导 天线 涂胶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包括:传送机构,用于承载波导管并使该波导管沿预定方向进行匀速移动;以及涂胶机构,用于对波导管进行涂胶操作;其中,传送机构具有支撑架,涂胶机构具有压胶块、储胶罐,压胶块固定在支撑架上,并与波导管相贴合,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压胶块的T型出胶口,储胶罐与压胶块相固定连接,用于存储胶液,具有与进胶孔相配合让出胶液流入T形出胶口的出胶孔,胶液从T型出胶口均匀滴落在波导管的表面,从而实现对波导管的均匀涂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裂缝波导管领域,涉及一种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
背景技术
裂缝波导天线作为一种裂缝波导传输线,在轨道交通建设中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是由铝合金波导管材料制造的。由于裂缝波导天线的连接长度有数百米,受加工成本、人工安装、车辆长度等的限制,一般单根裂缝波导天线整件长度约为11m。裂缝波导天线的表面设有使得信号从裂缝波导天线内部传向外部空间的多个裂缝,为了保证产品在各种环境要求下的使用性能,需要在波导天线裂缝面增加多层防护措施。
防护措施为透波的多个防护层,具体包含由胶带构成的第一防护层、由玻纤布及环氧树脂构成的第二防护层以及由防护漆构成的第三防护层。其中,第一防护层覆盖多个裂缝;第二防护层覆盖在第一防护层上;第三防护层覆盖在第二防护层上。
其中,第二防护层的装配工序中,目前采用的方式为人工混合胶水粘结,通过手工作业将胶水涂覆到纤维布上,并使用小铲刮涂均匀,其作业难度较大,依赖于作业人员的手法及经验,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差。一旦涂布不均匀或胶水含量不足,将导致后续使用时因涂胶质量问题出现胶层脱落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对波导管进行涂胶操作的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机构,用于承载波导管并使该波导管沿预定方向进行匀速移动;以及涂胶机构,用于对波导管进行涂胶操作;其中,传送机构具有支撑架,涂胶机构具有压胶块、储胶罐,压胶块固定在支撑架上,并与波导管相贴合,具有沿竖直方向贯穿该压胶块的T型出胶口,储胶罐与压胶块相固定连接,用于存储胶液,具有与T型出胶口相配合让胶液流入T型出胶口的出胶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限位机构,用于对在传送机构上进行移动的波导管进行限位,限位机构为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的限位块,限位块朝向波导管的一侧具有沿垂直方向延伸的至少一组凸起组,每组凸起组包括两个限位凸起,每组凸起组中限位凸起之间的距离与波导管的宽度相等,波导管卡在对应的两个限位凸起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传送机构还具有电机、传动组件、多个主动轴以及链条,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架上,通过传动组件与任意一个主动轴连接,用于驱动该主动轴进行转动,主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撑架上,靠近涂胶机构,用于承托波导管并通过转动对波导管进行传输,在主动轴的两端固定安装有齿轮,各个主动轴上的齿轮通过链条相连接,在齿轮与链条的配合下,所有的主动轴一起跟随与电机连接的主动轴一起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传送机构还具有多个从动轴,从动轴可转动的安装在支撑架上,位于主动轴在波导管移动方向上的两侧,用于承托波导管,波导管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移动时,主动轴带动波导管移动,进一步地,波导管带动从动轴进行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裂缝波导天线涂胶设备,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从动轮以及传动带,电机与主动轮连接并驱动该主动轮进行转动,从动轮连接在任意一个主动轴的一端,与该主动轴一起进行转动,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传动带进行连接,使得主动轮带动从动轮进行转动,进一步带动对应的主动轴进行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电科微波通信(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979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