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精密引流袋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87549.0 | 申请日: | 2020-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52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瑞芝;杨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30022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精密 引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精密引流袋,包括子集液瓶以及与子集液瓶连通的母集液袋,所述母集液袋上部设置悬挂组件,所述导流管上部设置三通组件,所述三通组件一端与正压接头连通,且三通组件上部与引流管连接,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支撑杆,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挂钩,所述第一凹槽内活动设置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一凹槽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凹槽内活动设置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内一侧表面,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悬挂在床体上,同时其悬挂灵活性佳,稳定性好,同时能够便于尿液的取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精密引流袋。
背景技术
引流袋用于体外引流和收集体流的医疗用品。普通的引流袋通常包括贮液袋、引入管、排出管和排放开关,贮液袋上端设有引流口,贮液袋下端设有排放口,引入管一端经引流口连通贮液袋,另一端设置引流接头,排出管与排放口连接,排放开关设在排出管上。使用时,引入管通过引流接口与引流处连通,将排放的体液引流到贮液袋中,在积累一定量的液体后,打开排放开关,贮液袋中的液体就通过排出管排出,对于重症病人需要对其尿液进行精确测量,因此精密引流袋应运而生,传统的精密引流袋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181922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精密型引流袋,包括:进液管、400ml瓶体、2500ml袋体、排液管;进液管上设有带护帽的采样口组件,另外管子上装有罗伯特夹、床单夹,床单夹用橡筋系在管子上,用来固定在床单上;瓶盖上有空气膜,瓶盖与进液管套管连接后再与进液管连接;同时瓶体上设有螺旋阀,袋体上有空气膜、狗窝,袋体下端设有排液管,并设有T阀组件;袋体与导流板、接口热合后与瓶体连接,另外袋体上端又设有后拆式挂钩和白色鞋带,可固定引流袋,其挂钩悬挂操作不便,同时其悬挂稳定性不佳,极易造成引流袋脱落,同时其无法对病患的尿液进行取样,取样操作繁琐,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一次性精密引流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精密引流袋,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挂钩悬挂操作不便,同时其悬挂稳定性不佳,极易造成引流袋脱落,同时其无法对病患的尿液进行取样,取样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精密引流袋,包括子集液瓶、与子集液瓶连通的母集液袋以及位于子集液瓶上侧的导流管,所述母集液袋上部设置悬挂组件,所述导流管上部设置三通组件,所述三通组件一端与正压接头连通,且三通组件上部与引流管连接,所述引流管上部设置塔形接头,所述悬挂组件包括支架,所述支架设置在母集液袋上部,所述支架上表面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设置承载盘,所述承载盘顶部镶嵌设置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内设置转轴,所述转轴上端设置挂钩,所述挂钩内两侧对称设置第一凹槽以及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活动设置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一凹槽内一侧表面,所述第二凹槽内活动设置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二定位销与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在第二凹槽内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横截面均为半圆形,所述第一定位销的中轴线与第二定位销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三通组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设置阀腔,所述阀腔内转动设置阀杆,所述阀体上部设置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引流管连通,所述阀体下部设置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二连接头与导流管连接,所述阀体一侧表面设置第三连接头,所述第三连接头与正压接头连通,所述阀杆上设置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一侧设置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活动连接阀球,所述阀球一侧与复位弹簧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收纳槽内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阀杆一端与调节旋钮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旋钮设置在阀体一侧表面。
优选的,所述阀球的直径尺寸大于第一连接头、第二连接头以及第三连接头的内径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7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利工程用堵漏装置
- 下一篇:预制泵房和地铁废水处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