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80937.6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09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梁红艳;程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红艳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兰锋盛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04 | 代理人: | 罗炳锋 |
地址: | 61001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神经内科 耳鼻喉科 耳音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包括叉柱,叉柱的内侧开设有豁口,叉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筒,卡筒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转环,转环的侧面卡接有弹簧杆,弹簧杆的外侧卡接有卡块,弹簧杆远离转环的一端套接有卡板,叉柱的底端焊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底部焊接有卡柱,卡柱的内部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卡杆,卡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握柄,握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外侧套接有底座,底座的顶部贯穿有圆孔,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卡筒、底座和橡胶垫,解决了现有音叉在敲击过度后产生较大的振幅带动鹅毛棒对耳道刺激过度导致使用时的安全性降低、不能够快速地抑制振动导致后续等待使用时间增加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
背景技术
音叉是呈“Y”形的钢质或铝合金发声器,各种音叉可因其质量和叉臂长短、粗细不同而在振动时发出不同频率的纯音,而在采耳过程中使用的采耳音叉采用相似的结构,使用时需要拇指和食指用力旋转,使得两钢片互撞产生长久震动,然后慢慢靠近铜丝或鹅毛棒,刺激耳洞,使得耳部内的异物产生共振从而到内部脱落,便于使用者将异物取出。
但现有的采耳音叉在使用过中,使用者敲击过度而使得音叉振幅过大,带动鹅毛棒共振太强,对耳道过度刺激,导致音叉使用时的安全性较低,另外还存在现有采耳音叉不能够快速地抑制振动,导致后续等待使用时间增加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音叉在敲击过度后产生较大的振幅带动鹅毛棒对耳道刺激过度导致使用时的安全性降低、不能够快速地抑制振动导致后续等待使用时间增加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包括叉柱,所述叉柱的内侧开设有豁口,所述叉柱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卡筒,所述卡筒的侧面转动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的侧面卡接有弹簧杆,所述弹簧杆的外侧卡接有卡块,所述弹簧杆远离转环的一端套接有卡板,所述叉柱的底端焊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部焊接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卡杆,所述卡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握柄,所述握柄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的外侧套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贯穿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套圈,所述底座的底部粘接有橡胶垫。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转环的外表面雕刻有条纹,所述转环的直径与卡筒的直径相等,所述转环通过弹簧杆与卡筒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卡筒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筒对称于豁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卡筒与叉柱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采用合金材料制成,所述底座的内部镂空,所述底座与握柄卡接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底座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橡胶垫的底部粘接有吸铁石,所述橡胶垫与底座粘接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握柄为可拆卸结构,所述握柄顶部的卡杆位于握柄顶部的正中位置,所述握柄通过卡杆与卡柱卡接连接。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神经内科耳鼻喉科采耳音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红艳,未经梁红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809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磁控溅射靶材组件
- 下一篇:一种金属模具生产加工用去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