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79127.9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22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裴玉龙;常铮;迟佰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2 | 分类号: | G08G1/02;G08G1/042;G08G1/09;G08G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磁 检测 地下 停车场 出入口 行车 安全 提示 系统 | ||
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属于交通安全领域,其特征是包括地磁检测装置、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和LED指示灯三个部分,其中所述地磁检测装置分为地上地磁检测装置和地下地磁检测装置,分别位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外部道路和内部坡道上;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位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上方,其功能为接收地磁检测装置的信号及控制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位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棚顶,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下方,用于显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附近车辆信息;所述地磁检测装置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向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传递信息,整个系统由地下停车场配套电路供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安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
背景技术
地下停车场处于地下空间,其出入口必然要采取斜坡式设计,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驾驶员产生视觉盲区,为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
现有地下停车场大多采用设置减速带或减速牌的方式来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该方法虽然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出入口视觉盲区仍然存在,因此进出停车场的驾驶员依旧会出现无法感知对面来车的情况,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此外部分地下停车场采用地感线圈、视频识别、红外线或超声波设备来监测停车场出入口对向来车情况,但地感线圈的布设需要切割地面,安装维护较为不便,视频识别、红外线和超声波设备易受环境因素的干扰,容易产生误判,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在现有技术基础上改进,提供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斜坡易使驾驶员产生视觉盲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利用地磁检测装置将处于视觉盲区内的车辆准确识别,并通过LED指示灯对驾驶员进行提示,以达到提升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的目的。
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属于交通安全领域,其特征是包括地磁检测装置、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和LED指示灯三个部分,其中所述地磁检测装置分为地上地磁检测装置和地下地磁检测装置,分别位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外部道路和内部坡道上;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位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上方,其功能为接收地磁检测装置的信号及控制LED指示灯;所述LED指示灯位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棚顶,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下方,用于显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附近车辆信息;所述地磁检测装置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向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传递信息,整个系统由地下停车场配套电路供电。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磁检测装置中设置有地磁感应模块和无线信号发射模块,所述信号接收及控制装置中设置有无线信号接收模块,所述无线射频信号可为ZigBee、RFID或蓝牙。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上地磁检测装置和地下地磁检测装置与地下停车场出入口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地磁检测装置以道路中心线为分界线对称分布,等距均匀的分布在每一条车道上,为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并能正确判断行车方向,地上地磁检测装置和地下地磁检测装置应各设置2行,且每处地磁感应模块总数应不少于4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ED指示灯分为A面和B面,其中朝向停车场外部道路的一侧为A面,朝向停车场内部坡道的一侧为B面,当LED指示灯某一面显示红色时代表对向方向有车,当LED指示灯某一面显示绿色时代表对向方向无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基于地磁检测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行车安全提示系统,可使驾驶员在出入地下停车场时能根据LED指示灯所显示的信息判断对向方向是否有车辆,最大程度避免由驾驶员的视觉盲区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
2.本实用新型采用地磁检测装置对出入地下停车场的车辆进行识别,目前地磁检测技术发展已十分成熟,相对于传统的磁感线圈、视频识别和红外线等设备,地磁检测装置体积小,安全稳定,且安装及维护简单,无需切割地面且不易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79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壁结合通道钢冷却壁
- 下一篇:一种防水反射隔热涂料混合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