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线的绕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9047.7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92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锋;韩淑涛;孟超;王保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33 | 分类号: | H01R43/033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线 线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线的绕线装置,用于将第二电线并线绕接于第一电线上,包括卡接件;卡接件的一端折弯形成供勾设于所述第一电线的弯勾部;弯勾部的端部折弯形成有绕线部,绕线部垂直于卡接件所在的平面;卡接件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手持部;手持部垂直于卡接件所在的平面并与绕线部设置方向相反;在将第二电线绕接于第一电线时,将弯勾部勾设于第一电线上并使得卡接件与第一电线呈一定角度设置,让第二电线与卡接件相平行设置并使得第二电线与绕线部相抵靠,通过手持部带动弯勾部绕第一电线转动,弯勾部带动绕线部一起转动,绕线部推顶第二电线绕第一电线转动进而绕接于第一电线上。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并线效果稳定且连接质量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地的基础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线的绕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有电线并线或者连接的需要,通常由电工纯手工作业,然而由于施工现场工人素质层次不齐,遇到工期紧时,工人赶时间不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并线处的电线接触不充分,导致作业效果不一,观感较差,电线之间并线后连接较差或连接不稳定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导致材料浪费和施工效率低下。使用时容易出现电线脱落或发热,连接处质量低,埋下安全隐患。
目前,采用的电线并线方式是使用老虎钳夹住并线的电线,一圈一圈绕过去,达到固定两根电线的目的,操作过程中使用老虎钳不方便,耗时长,每圈都需要重新夹住再绕圈,并完线也难以美观整齐,遇到背对的角落施工不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线的绕线装置,来解决上述出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线的绕线装置,以解决目前施工现场工人并线操作时耗时长,并线方式繁琐,效果差,操作不便且连接质量低下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电线的绕线装置,用于将第二电线并线绕接于第一电线上,所述绕线装置包括卡接件;
所述卡接件的一端折弯形成供勾设于所述第一电线的弯勾部;所述弯勾部的端部折弯形成有绕线部,所述绕线部垂直于所述卡接件所在的平面;
所述卡接件的另一端弯折形成手持部;
所述手持部垂直于所述卡接件所在的平面并与所述绕线部的设置方向相反;
在将所述第二电线绕接于所述第一电线时,将所述弯勾部勾设于所述第一电线上并使得所述卡接件与所述第一电线呈一定角度设置,让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卡接件相平行设置并使得所述第二电线与所述绕线部相抵靠,进而通过所述手持部带动所述弯勾部绕所述第一电线转动,所述弯勾部带动所述绕线部一起转动,所述绕线部推顶所述第二电线绕所述第一电线转动进而绕接于所述第一电线上。
可选地,所述弯勾部呈U型。
可选地,所述卡接件为杆件。
可选地,所述卡接件为圆钢。
可选地,所述卡接件表面缠绕有绝缘胶布或覆设有橡胶。
可选地,所述绕线部呈杆状或者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一体折弯的方式实现装置的成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周转使用绿色环保,所使用的材料、施工工艺均为常见材料和工艺;2、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时使用方便,操作简单易行,施工人员便于理解,快捷实用,减少了原本并线的工序,节约作业工期。3、卡接件采用绝缘材料包裹,使用安全,并线后的电线缠绕方式和力度一致,并线后的电线使用状态稳定,外表美观整齐。4、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情况折弯并广泛的应用于建筑施工现场并线作业中。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90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煤矿防爆特殊型蓄电池电机车用变频器
- 下一篇:一种高压开关柜的护线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