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58807.2 | 申请日: | 202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7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化;胡世武;刘亮;赵荣;曾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16F3/02 | 分类号: | F16F3/02 |
| 代理公司: | 遵义浩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2112 | 代理人: | 黄明 |
| 地址: | 561000 ***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维持 合碟形 弹簧 接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包括夹片,夹片中心设有芯轴,芯轴的直径小于对合碟形弹簧的内径,对合蝶形弹簧两个簧片与夹片接触的外圆周线能够在夹片上自由滑动,夹片的外径大于对合碟形弹簧的簧片平面展开后的外圆周直径。本实用新型与对合碟形弹簧组合使用,位于对合碟形弹簧中间,对合碟形弹簧受载后载荷形式始终能够保持为线或面接触载荷形式,解决对合碟形弹簧在受载后,上、下簧片之间产生滑移后,受载形式由原始的线接触载荷变化为点接触载荷的技术问题,保证弹簧的缓冲和吸能效果,降低对合蝶形弹簧的工艺、使用和维护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
背景技术
对合碟形弹簧是碟形弹簧的一种组合形式。因结构简单、缓冲和吸收能量效果好等特点,广泛作为大型机械和设备强力缓冲和减振装置。但是,对合碟形弹簧受载时常常产生横向滑移,使对合碟形弹簧不完全对合,受载形式变成局部接触受载,降低了弹簧缓冲和吸能的效果,同时引起接触受载处载荷增加,造成弹簧破坏或缩短使用寿命。同时目前对合碟形弹簧是通过导向芯轴或导向套限制对合簧片受载后的偏心,也对簧片与导向芯轴的间隙控制、润滑效果等方面的工艺、使用及维护要求更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以解决弹簧片局部受载增大,导致簧片破坏或缩短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一种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包括夹片,所述夹片中心设有芯轴,所述芯轴的直径小于对合碟形弹簧的内径,对合蝶形弹簧两个簧片与夹片接触的外圆周线能够在夹片上自由滑动,所述夹片的外径大于对合碟形弹簧的簧片平面展开后的外圆周直径,所述芯轴的高度大于对合蝶形弹簧初始位置时对合后的高度,当两个簧片受载产生变形或偏移后,簧片仍能保持与夹片的线或面接触,通过夹片平衡载荷,且保证缓冲和吸能。
为便于组装,所述夹片为圆环形夹片,所述夹片与芯轴过盈配合。
为保证连接可靠,所述夹片与芯轴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与对合碟形弹簧组合使用,位于对合碟形弹簧中间,对合碟形弹簧受载后载荷形式始终能够保持为线或面接触载荷形式,解决对合碟形弹簧在受载后,上、下簧片之间产生滑移后,受载形式由原始的线接触载荷变化为点接触载荷的技术问题,保证弹簧的缓冲和吸能效果,降低对合蝶形弹簧的工艺、使用和维护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夹片、2-对合碟形弹簧、3-芯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维持对合碟形弹簧接触的夹片,包括夹片1,所述夹片1中心设有芯轴3,所述芯轴3的直径小于对合碟形弹簧2的内径,对合蝶形弹簧2两个簧片与夹片1接触的外圆周线能够在夹片1上自由滑动,所述夹片1的外径大于对合碟形弹簧2的簧片平面展开后的外圆周直径,所述芯轴3的高度大于对合蝶形弹簧2初始位置时对合后的高度,当两个簧片受载产生变形或偏移后,簧片仍能保持与夹片的线或面接触,通过夹片平衡载荷,且保证缓冲和吸能。
为便于组装,所述夹片1为圆环形夹片,所述夹片1与芯轴3过盈配合。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88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