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温电子秤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57858.3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098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乐心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G19/50 | 分类号: | G01G19/50;G01J5/00;G01K13/00;A61B5/01;A61B5/05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唐正瑜 |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温 电子秤 | ||
本申请提供一种测温电子秤,包括:秤体;称重传感器,设置在秤体内部;光学窗口,设置在秤体上;其中,当测温电子秤进行温度测量时,待测者位于光学窗口上方;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光学窗口下方;其中,待测者发射的红外辐射穿过光学窗口被红外温度传感器接收,红外温度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红外辐射确定待测者的温度;以及主控芯片,与称重传感器以及红外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上述方案中,该测温电子秤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待测者进行温度测量,可以快速获得温度测量结果,从而降低外界环境及秤体对温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待测者与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光学窗口隔开,实现红外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防水防尘等防护目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测温电子秤。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具体测温功能的电子秤,一般采用的是接触式测温方式。但是,采用接触式测温方式,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特别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较低时,对测温结果影响较大。此外,采用接触式测温的方式,需要等待待测者的热量充分传导到温度传感器上,使用者等待时间较长。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采用接触式测温方式,存在测温结果的准确度较低以及测温过程反应较慢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温电子秤,用以解决测温结果的准确度较低以及测温过程反应较慢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温电子秤,包括:秤体;称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秤体内部;光学窗口,设置在所述秤体上;其中,当所述测温电子秤进行温度测量时,待测者位于所述光学窗口上方;红外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光学窗口下方;其中,所述待测者发射的红外辐射穿过所述光学窗口被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接收,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红外辐射确定所述待测者的温度;以及主控芯片,与所述称重传感器以及所述红外温度传感器连接。在上述方案中,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待测者进行温度测量,可以快速获得温度测量结果,从而降低待测者温度测量时间较长时,外界环境及秤体对温度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待测者与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光学窗口隔开,实现红外非接触式温度测量的同时,进一步实现防水防尘等防护目的。因此,上述方案可以提高测温结果的准确性以及测温过程的反应速度,同时实现防护目的。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窗口为菲涅尔透镜。在上述方案中,采用菲涅尔透镜作为光学窗口,可以将待测者发射的红外辐射聚集在红外温度传感器上,从而提高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窗口由能够透射红外辐射的材料构成。在上述方案中,采用能够透射红外辐射的材料构成光学窗口,可以增加测温电子秤的红外辐射率,从而提高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秤体包括承重面板,所述待测者进行温度测量时位于所述承重面板的第一面上;所述光学窗口设置在与所述承重面板的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在上述方案中,光学窗口可以设置在承重面板的第二面,使得待测者与红外温度传感器通过光学窗口隔开,以增加测温电子秤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光学窗口为在所述承重面板的所述第二面上直接加工而成的菲涅尔透镜。在上述方案中,菲涅尔透镜可以直接加工在承重面板上,此时,光学窗口与承重面板为一体,可以增加测温电子秤的防水性能。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在所述光学窗口远离所述承重面板的一侧和/或所述承重面板的第一面上与所述光学窗口对应处镀有红外增透膜。在上述方案中,还可以对承重面板以及光学窗口做红外增透膜镀膜处理,以增加测温电子秤的红外辐射率,从而提高测温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秤体包括承重面板,所述待测者进行温度测量时位于所述承重面的第一面上;所述光学窗口嵌入所述承重面板。在上述方案中,光学窗口可以直接嵌入承重面板,降低测温电子秤的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乐心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中山乐心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78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风组件和导风装置
- 下一篇:动力电池热失控预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