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1254865.8 | 申请日: | 202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4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鲍喜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塞尔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7/033 | 分类号: | B24B27/033;B24B41/06;B24B47/22;B24B41/04;B24B47/12;B24B4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龙图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541 | 代理人: | 廉莹 |
地址: | 430050 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汉阳大道***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管 外表 除锈 用工 装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属于金属工艺装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存在不能根据金属管的长度和内径进行调节的问题,其技术要点是:包括基座,将金属管的一侧套接于支撑固定板上,第一气缸启动,推动支撑固定板对金属管内壁进行固定,摇动第二摇把,使活动杆靠近金属管另一侧,旋转座进入金属管内部时,另一侧的第一气缸启动,完成另一侧的固定,第一电机启动,驱动金属管旋转,第二电机驱动打磨轮旋转,第二气缸推动打磨轮对金属管的外壁进行打磨除锈,摇动第一摇把,实现第四滑块带动打磨轮左右移动,完成打磨轮对金属管外表面的打磨除锈,具有可以根据金属管的长度和内径进行调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工艺装备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
背景技术
生活中金属管件的使用较为普遍,包括无缝钢管、镀锌钢管、焊接钢管、直缝钢管、螺旋钢管等金属管材,金属管如前期没有对外观处理好,裸露放置一段时间后,表层会被腐蚀,造成金属管生锈,再重新使用时就要对其进行除锈处理,由于金属材料因锈蚀每年给我国带来较为严重的损失,近年来,对金属材料除锈的方式采用机械设备装置也逐步出现。
在建筑施工中,对于金属型材的管道表面除锈,现有的工艺设备不能根据金属管的长度和内径进行调节,为工作人员的使用带来不便,由上可见,现有的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存在不能根据金属管的长度和内径进行调节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管外表面除锈用工艺装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内设置有金属管,所述金属管的两侧设置有旋转固定组件,所述旋转固定组件包括旋转座和支撑固定板,所述支撑固定板设置于旋转座上,所述支撑固定板与金属管的内壁相贴合设置,所述旋转座的中心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所述旋转座的另一侧连接有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活动杆,所述金属管的上部设置有打磨组件,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打磨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座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支撑固定板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的活塞杆,所述支撑固定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座的中心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转动连接于第一轴承上,所述第一轴承固定连接于活动杆上,所述活动杆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螺纹连接于第一螺杆上,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摇把,所述第二摇把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一导杆上,所述第一导杆固定连接于基座的内部,所述基座上开设有用于避位活动杆、第一滑块和第一导杆的凹槽,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导杆上,所述第二导杆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杆上开设有用于避位第二螺杆的避位槽,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固定连接于固定架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摇把,所述第一摇把转动连接于固定架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螺杆上螺纹连接有第四滑块,所述第四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导杆上,所述第四滑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打磨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塞尔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未经塞尔纳新材料(武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48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路板生产用点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厨余垃圾塑料杂质的分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