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地雷达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54640.2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75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龙;陈洪年;曹振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 |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兴林 |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地雷达。可折叠壳体包含固定部位和可折叠部位,固定部位为中空的壳体结构,探地雷达系统包括雷达收发天线和雷达接收机,GPS系统系统包括GPS天线和GPS接收机,雷达收发天线和GPS天线分别设置在两个伸缩系统上,各伸缩系统和电机位于可折叠部位上,电机与伸缩系统连接,伸缩系统调节雷达收发天线和GPS天线的高度,卡扣在可折叠部位旋转到与固定部位相同的水平面时固定可折叠部位,雷达接收机和GPS接收机分别与计算机连接,计算机接收探地雷达数据和GPS空间数据,可折叠部位的尺寸小于固定部位的尺寸。本实用新型的探地雷达具有体积小且方便携带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探地雷达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探地雷达。
背景技术
对于地质构造勘测和地下结构的探测而言,科研工作者发展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勘测方法,如地震波勘测、电导率勘测、辐射计、红外温度探测等。由于地质本身构造复杂,地下埋设物体的数量、位置和外形特征不可预见,所以只有综合运用上述多种地球物理勘测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才能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果,而探地雷达技术作为一种采用电磁波探测的新型雷达探测技术,能对不可见目标进行非接触无损伤探测。
所谓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Radar,GPR),是利用超高频脉冲电磁波探测目标地下介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目标地下介质具体包括:地下水、基岩面、管道等。一般是将1Mz~1GHz的高频电磁波通过发射天线进行定向发送,当介质存在着电性差异时,会反射一部分电磁波,并由地面接收天线所接收,雷达主机对所收到的反射信号(波形、强度、电性和几何形态)信息进行处理,即可探测得到地下介质或目标体的结构、构造以及目标体的埋藏深度等。探地雷达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模数转换处理后送到计算机,经过滤波、增益恢复等一系列数据处理后形成雷达探测图像,即雷达探测剖面。
探地雷达作为地质工程勘测的主要设备之一,在使用时通常都是安装在小推车上使用,主要由车架、车轮和推手三部分组成,体积庞大不易携带,在监测地质时不方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体积小且方便携带的探地雷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探地雷达,包括:探地雷达系统、GPS系统、可折叠壳体、电机、伸缩系统、卡扣和计算机,所述可折叠壳体包含固定部位和可折叠部位,所述固定部位为中空的壳体结构,所述探地雷达系统包括雷达收发天线和雷达接收机,所述雷达收发天线和所述雷达接收机连接,所述GPS系统系统包括GPS天线和GPS接收机,所述GPS天线和所述GPS接收机连接,所述雷达收发天线和所述GPS天线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伸缩系统上,各所述伸缩系统和电机位于所述可折叠部位上,所述电机与所述伸缩系统连接,所述伸缩系统用于调节所述雷达收发天线和所述GPS天线的高度,所述卡扣用于在所述可折叠部位旋转到与所述固定部位相同的水平面时固定所述可折叠部位,所述雷达接收机和所述GPS接收机分别与计算机连接,所述计算机用于接收探地雷达数据和GPS空间数据,所述可折叠部位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部位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伸缩系统采用伸缩杆。
可选的,所述伸缩系统采用可升降平台。
可选的,所述固定部位底部设置滚轮。
可选的,所述GPS天线和所述收发天线的距离为30-80cm。
可选的,还包括照明装置和电源,所述照明装置和电源连接,所述照明装置位于所述可折叠部位上。
可选的,所述可折叠部位的尺寸小于所述固定部位的尺寸。
可选的,所述雷达收发天线的中心频率是100MHz、250MHz、500MHz、800MHz、1000MHz或1600MHz。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未经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46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