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口腔专用吸唾吸雾管有效
| 申请号: | 202021253710.2 | 申请日: | 2020-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76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 发明(设计)人: | 邓丽;张敬雷;苏晓平;黄委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C17/06 | 分类号: | A61C17/06;A61C19/00;A61C17/1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1 | 代理人: | 翁志霖 |
| 地址: | 363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口腔 专用 吸唾吸雾管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口腔专用吸唾吸雾管,包括:负压接头,一端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通;连接管,一端与负压接头的另一端连接;调流筒,其一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其上侧面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滑槽;第一流量块,固定在调流筒内的下侧壁上;滑动板,滑动连接在调流筒的滑槽上且其下端穿入到调流筒内;约束板,固定在滑动板位于调流筒外的两侧面上;第二流量块,上表面与滑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一对隔水膜,为波浪形结构,且一侧分别连接在第二流量块的上部两侧,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和其相近的调流筒端部上,一对隔水膜的上表面与调流筒的上侧壁相贴;吸引头,连接在调流筒的另一端,该方案实施可靠,流量调节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唾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一次性口腔专用吸唾吸雾管。
背景技术
吸唾技术是口腔门诊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吸唾技术是指在口腔门诊治疗过程中,用吸唾管吸除口腔内水雾、碎屑、血液和唾液,以保持操作视野清晰,辅助操作顺利进行的一种技术,在口腔治疗过程中,由于高速涡轮机、超声波洁牙机和高压冷却水的广泛使用,治疗中患者口内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及切割牙齿所产生的气溶胶被带入诊室中,导致诊室空气的微生物污染。
为减少飞沫及气溶胶的形成,减少血液与唾液播撒,通常使用负压吸唾管,在口腔修复治疗过程中,吸唾管置于病人软腭、咽部等敏感区,吸唾管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流量吸力过大,容易对口腔敏感区域造成损伤,为此,发明人设计出了一种一次性口腔专用吸唾吸雾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利、灵活且结构简单和能够进行流量调节的一次性口腔专用吸唾吸雾管。
为了实现上述的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一次性口腔专用吸唾吸雾管,其包括:
负压接头,一端用于与负压吸引器连通;
连接管,一端与负压接头的另一端连接;
调流筒,为封闭筒状结构,其一端与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其上侧面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滑槽;
第一流量块,为矩形体结构且固定在调流筒内的下侧壁上,其上端面为斜面结构;
滑动板,滑动连接在调流筒的滑槽上且其下端穿入到调流筒内;
约束板,固定在滑动板位于调流筒外的两侧面上,且用于约束滑动板下端穿入到调流筒内的深度;
第二流量块,为矩形体结构且其上表面与滑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第二流量块的下端面设有与第一流量块上端面配合的斜面结构且由滑动板带动第二流量块移动,使第二流量块的下表面与第一流量块的上表面贴合或分离;
一对隔水膜,为波浪形结构,且一侧分别连接在第二流量块的上部两侧,另一侧固定连接在和其相近的调流筒端部上,一对隔水膜的上表面与调流筒的上侧壁相贴且由第二流量块的移动带动隔水膜的波浪形结构舒展或压缩;
吸引头,连接在调流筒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滑动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防滑垫的上表面设有防滑纹。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第一流量块与第二流量块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片,所述橡胶片的厚度不超过两毫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连接管与调流筒相接触处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圈与连接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套设有海绵套,所述海绵套的厚度不小于五毫米。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进一步,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套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限位圈,两个所述限位圈分别位于海绵套的左右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12537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